摘要:“自由”这个最长见诸于媒体端的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谈论的自由并不涉及自由本身的定义,很多人认为的自由被包装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实际上的自由却被忽视了,自由的基础定义是什么?它是一种政治学概念,且诞生于美苏两个超级大
“自由”这个最长见诸于媒体端的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谈论的自由并不涉及自由本身的定义,很多人认为的自由被包装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实际上的自由却被忽视了,自由的基础定义是什么?它是一种政治学概念,且诞生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冷战期间所各自推崇的意识形态。苏联属于民主阵营,美国属于自由世界。这才是自由的本源,当然,当今世界在冷战结束后以及让美国将民主自由全部收入囊中了,而自由也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但我们依旧是需要保持一种冷静去看待这种政治学词汇的现实意义。
今天推荐土耳其电影《野马》,本片讲述的是五个姐妹因为在生活中与男孩进行接触后,被认为是违背了道德风尚,于是,五姐妹被禁足在家里各自成长,他们的最终走向都是被草草嫁人。五姐妹对此进行了反抗且有人成功的逃离了家找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自由的故事。
本片讲述了土耳其女性在自由主义的浸淫下,勇敢的反抗土耳其旧有的社会制度。且对于土耳其旧有的限制人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全方位批判。影片再次重申了自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被封建势力压迫的女性的重要性。
《野马》是一部非常标准的西方叙事框架之下的影片,为什么说标准呢?我们可以琢磨一下类似的讲述女性封建压迫的影片,别的不说,说说国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不是逻辑上以及叙事上完全一致,即便是有不同的结局以及国别作为依托,但是主题叙事逻辑依旧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对于非西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猎奇与批判。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旧有的文化体系就是值得推崇的,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旧有的文化体系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之后,那些可以被现代化收入囊中的体系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而那些跟现代化所冲突对立的体系自然会被淘汰。人类的现代化演进更多的是被动而不是主动。因此,在自己本国的文化体系当中,受到的非一致性冲击自然会更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你不是桌上的人。
土耳其的这部影片它所批判的自然是旧有的制度对于当代的年轻人的禁锢,以及当代的年轻人在面对旧有制度的反抗。之所以本片可以在上映之后获奖无数,这个就很简单了,哪个老师不愿意奖励那些命题作文写的好的学生?但这种逻辑就一定正确吗?
稍微做一些溯源我们就不难发现,在二战之后那些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只要是想要进入到现代社会体系,就一定要对于本国的旧有的文化进行割席。只有彻彻底底的否定了本国的旧有文化,才能在社会层面顺利进行改革。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之后,才渐渐的将传统文化重新定义。但是很多并没有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国家,他们在本国旧有的文化体系被彻底推翻之后,试图通过迎合西方社会价值体系来使得自己繁荣富强,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国家从这种泥潭中顺利脱身。
而本片的核心被忽略点就在于,影片的创作者试图用西方的价值体系对于本国的旧有文化进行批判,而不是根植于本国的历史及社会现实进行开辟。原因就在于西方这种自由式的意识形态本身并不能解决非西方体系国家的现实问题,只能从一些非常表面的问题上着手,进行雷声大雨点小的批判,这种批判虽然可以让批判者赚的盆满钵满,但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土耳其的实际问题是什么,是发展。
如果不靠着让土耳其普通民众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仅仅是帮助土耳其的中产阶级获得更多的附加利益来推动所谓的自由,这种推动跟安吉丽娜朱莉的那句名言“虽然他们失去了所有,但他们获得了自由”一样虚伪。因为自由从来就不是一个普世价值观,更不可能通过本片中的那样进行性解放来获得一种宣言。
我们可以看到的生活中的很多之前所不齿的行为在披上“自由”的外衣之后,就会被宣誓成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更不可怀疑的至高理念。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动辄高呼自由的人是不在乎平等的。因为他们所谓的自由更多的是通过区分群体来使得自己获得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当你真正的自有的将平等的理念找出来跟他们对话的时候,这群人就会鸡飞狗跳的开始骂街。因为自由只能是他们输出,而不能让他们被输出。
可见,这种自由是多么的虚伪,我不否认本片某种程度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旧有的封建制度”,一个批判土耳其女性没有选择权的电音,本身也没有给现实的土耳其女性更多样的选择权,这是不是一种讽刺,大家可以想想看。
……
你好,再见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