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炮事件》映后谈:在形式和表达里找到自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8:00 1

摘要:9月14日上午,本届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开幕影片《黑炮事件》在SFC上影影城(嘉兴八佰伴LUXE店)亮相。影片是导演黄建新的首部长片作品,以小人物视角讲述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故事。映后,策展人、电影学者沙丹和《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展开交流,在回顾故事创作

9月14日上午,本届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开幕影片《黑炮事件》在SFC上影影城(嘉兴八佰伴LUXE店)亮相。影片是导演黄建新的首部长片作品,以小人物视角讲述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荒诞故事。映后,策展人、电影学者沙丹和《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展开交流,在回顾故事创作、剖析作品美学的同时,也道出这部首映于1986年的电影在当下时代引发的多重思考。

黑炮事件

影片介绍

导演:黄建新

编剧: 李唯 、张贤亮主演: 刘子枫 、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 、 高明 、杨亚洲 、汪漪 ...

故事介绍

主人公赵书信是一名工程师,因寄信索要象棋中的“黑炮”而意外踏入了一场充满猜忌的调查。棋子,在体制机器的放大镜下,被看作别有用心的隐秘暗号;原本普通的信件,却被视作可疑的政治信号。于是,工作的流转、生活的安稳、个人的尊严,皆在这荒谬的逻辑中逐渐被侵蚀,最终造成了公司巨大的经济损失。

映后Q&A环节

沙丹:我们这次的活动叫“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吴天明先生不仅是《黑炮事件》的监制,也是中国电影非常重要的“改革家”,首先,请皇甫老师介绍一下,吴天明先生作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为西影厂注入了什么样的精神和活力,以及怎样帮助青年导演与观众见面,怎样让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跟世界接轨。

皇甫宜川:首先我非常荣幸能来到吴天明青年电影展,上一次在大银幕上看《黑炮事件》应该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是90年代在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很多东西,可能在大银幕上才能深深感受到,这次重看也有新的体会。

刚刚沙丹老师讲,吴天明先生是西影厂的厂长和资深导演,电影界把吴天明导演叫做“教父”,比如对第五代导演的帮助。具体到《黑炮事件》而言,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在吴天明先生的支持下才得以和观众见面,里面涉及到的一些话题和表达方式,当年经过了好几次修改,上映之后马上就得了金鸡奖,可见吴天明老师的眼光和艺术勇气,以及对于中国电影人才的支持和培养,确实是让我们惊讶的。

沙丹:皇甫老师谈到的第五代导演,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田壮壮的《盗马贼》都是西影厂拍摄的,在全世界引发了很大的轰动,马丁·斯科塞斯对田壮壮导演的《盗马贼》就有很高评价。但其实田壮壮并不是西影厂的人,他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这就是吴天明先生很伟大的地方,他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让这些有才华的青年导演有机会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然后把他们推向世界。

我们现在聊聊《黑炮事件》的主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张贤亮的文学作品改编的,原作叫《浪漫的黑炮》,影片中有非常多的场景和画面都是耐人寻味的,有大量可以被解读的空间,请皇甫老师讲讲您的理解。

皇甫宜川:张贤亮是80年代在文学创作上具有突破性的人物,《黑炮事件》在故事层面和小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电影的表达和立意的开掘上,黄建新导演做了很多努力。

影片把类型结构和作者表达进行很好的融合,主题其实是很多,一方面对当时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知识分子本身,都进行了讽刺性、批判性的表达。另一方面,影片先以悬疑片的形式把观众带入进来,然后解构类型,用非常视觉化的方式把观众引向他(黄建新)对当时社会生态的某种观察,但结尾并没有给出定论,而是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特别是人物塑造,赵书信成为80年代特别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个影片我们今天再来看,一方面能看到时代的痕迹,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到时代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给我们今天的青年观众提供很多启示。

沙丹:刚才皇甫老师谈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赵书信这个形象在当时引发这么大的轰动?还出现了专用的术语“赵书信性格”,在80年代有大量的讨论。我们今天如果受了委屈,可能会到各种社交媒体上吐槽,但赵书信就是嘿嘿一笑,似乎就忍了,他的性格中有很多软弱的地方,这种形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回到影片,谈《黑炮事件》就一定会谈到黄建新的“先锋三部曲”——《黑炮事件》《错位》和《轮回》,在视听方面都有极其大胆的表达。请皇甫老师就电影的先锋性和我们分享一下。

皇甫宜川:《黑炮事件》这个电影的表现主义色彩很浓,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吸引观众,以前我们讨论的更多是色彩的运用和道具细节的隐喻,今天让我感触特别深的其实是声音和音效,我发现《黑炮事件》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永远有现实的声音在,或者说是嘈杂的声音贯穿始终。比如有一场戏是赵书信和汉斯在餐厅吵架,他们出现之前,我们先听到其他食客聊天的声音,这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不安。

色彩上也是,开会的办公室用了大量的白色,有巨大的石英钟,镜头微微仰拍,领导们都穿着白衣服,但他们讨论的是什么事情呢?这样的形式感指向了一个非常荒诞的结局,而荒诞之下掩盖的其实是当时的一些困境,比如知识分子的困境,比如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问题的提出,也是当时诱使大家对整个影片展开激烈讨论的特别重要的原因。

那么,影片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对我们今天的青年导演有什么启示?有时候不一定要用声嘶力竭的方式去表达,如果我们用一种荒诞美学的形式包裹尖锐的东西进行呈现,表达的有效性也许会更好,比如《疯狂的石头》和《驴得水》,都用了这样一种荒诞美学的方式。

另外,黄建新导演对类型和作者表达的结合,也给我们提供了启示。我经常和学生讲到这样一种观点,作为青年导演,自我风格的确立和作者表达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你要在首部作品里表达你自己的东西,确立自己的风格,只是在表达过程当中,一定要和时代相结合,才能够跟观众产生情感交流。但也要注意,既不要一味陷入类型,也不要沉溺在个人表达里。

沙丹:谢谢您的分享,我觉得说得非常好,要拥抱时代,拥抱观众,这样拍出来电影才能跟观众有真正的共鸣。80年代的时候,吴天明导演拍《人生》,小人物从农村到城里,从城里又回到农村,自己面对大时代,需要不断抉择自己的命运,今天看来依然是有意义的。青年导演要发展出自己有效的叙事系统,用类型的、风格化的形式包装,就能让电影变得“有效”,比如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主题很有挑战性,但包装成喜剧片就会让大家都能接受。

最后,我们请皇甫老师聊聊第五代电影的重要性,我们怎么看待第五代电影接轨世界。

皇甫宜川:第五代是第一次用国际化的视野表达本土的东西,在弘大叙事和美学探索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和贡献。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里独具一格的导演,他把目光转向我们的城市,转向普通人,转向特别具体的故事里面去,而且会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对社会进行观察。这样再去回看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等等,会感觉更加丰满,在表达和形式上几乎关照到了方方面面。

沙丹:实际上第五代电影并不是统一的美学,除了皇甫老师提到的几位,还有吴子牛、李少红、夏钢等等,风格其实都不一样。

皇甫宜川:这个背后特别核心的一点仍然是“找到自己”,青年导演一定要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电影语言,以前的影片并不提供复制的技巧,只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影表达方式,多样性才能产生。

沙丹:对,我们学电影的时候总是说电影应该怎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必须怎样,摄影机必须放在大街上,但不一定如此。如果大家看罗西里尼早期的《爱情》,和后来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电影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滑动浏览↑

青年电影人的视角是每个时代最有力的洞察,黄建新导演的首作《黑炮事件》既丰富了彼时的中国电影多样性,又为当下提供启迪,期待更多青年电影人经由此处找到自己、创造未来,如吴天明先生曾言——青年强,则中国电影强。

回到出发点,在初心中找到未来。

如有任何困惑

请随时拍拍我们

吴天明青年电影展组委会

官方网站:

咨询邮箱:

来源:梦回迷城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