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下午,军休所组织在影院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以下简称《照相馆》)受到了震撼心灵、回溯历史的警示性教育。看得让人对日军暴行心惊肉跳、怒不可遏,场景震撼,心灵震荡,结局又大快人心,回味无穷。
揭露日寇兽性暴行
展示中华人性光辉
——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有感
作者 朱炳初
昨天下午,军休所组织在影院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以下简称《照相馆》)受到了震撼心灵、回溯历史的警示性教育。看得让人对日军暴行心惊肉跳、怒不可遏,场景震撼,心灵震荡,结局又大快人心,回味无穷。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灭绝人性的野兽罪孽,已在多部电影电视剧中看过,但这部《照相馆》的揭示有更深层次的独到之处,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日本鬼子屠杀中国人的血腥残暴,让我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极想赴汤蹈火,与日寇决一死战。日寇,这帮战争狂人,从他们的内心与作为来看,确实不能称其为人,而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野兽。入侵中华已经变成了杀人魔鬼,把中国人的性命看得连狗都不如。可见在死人堆里发现了一只狗,一个日本鬼子,像对他的亲爹儿子那样亲热爱惜,抚摸着给以美食,而无视我被屠杀的南京平民。这一细节,虽属偶然,却揭露出日寇兽性的必然。刽子手们把上万南京市民驱赶到大江边,然后用机枪扫射,中国人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江水。他们把这残暴屠杀当作功劳,把照片发给“天皇”,显示如何血洗中国,霸我中华的穷凶极恶,丧心病狂。
《照相馆》充分显示了平凡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影片中的邮差阿昌、演员林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等普通人,在绝境中选择守护真相,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真诚相护,舍己为人的质朴品质、人性风格,感天动地。他们随境遇的转变,从求生到奋起反抗,展现了中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平凡人也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就连原来死心塌地甘愿当汉奸的翻译王广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展现出了人性的挣扎与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与救赎。片中的苏柳昌(阿昌)从一个只想求生的邮差,成长为守护历史真相的平民英雄。他细致的肢体动作和眼神变化,展现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觉醒,尤其是将生的机会留给他人,自己赴死的场面,催人泪下。照相馆的老板金承宗,更是金子般的赤子之心,继承卫我中华的祖宗传统英雄。他虽被迫为日军冲洗底片,但他始终坚守良知,尤其是他面对日军威胁时的压抑愤怒,以及对家人的温柔担当;为让底片能安全保存下来,甘愿牺牲生命,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正义坚守。正由于他的执著坚守,与邮差阿昌用生命保留下了日军铁一般的兽性罪证,公示在世界面前,受到广泛的谴责讨罚,真是建立了功勋,应该是人民的功臣。
《照相馆》不仅是一部场面广大、气势恢宏的撼人心魄的电影,更是众多角色,刻画细腻,入木三分,十分动人的故事演绎。林毓秀的饰演者高叶,展现了角色从麻木到觉醒的变化,她将角色的痛苦、恐惧与愤怒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刘昊然饰演的苏柳昌、王真儿饰演的赵宜芳、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王骁饰演的金承宗、周游饰演的宋存义、杨恩又饰演的金婉仪、原岛大地饰演的伊藤秀夫等角色,共同构成了电影中鲜活的人物群像,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人性的复杂性与光辉形象的闪耀。
《照相馆》以直面历史真相的严肃态度,彰显“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我们永远不可能是朋友”、“我们洗的照片,是中国人的魂”、“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它只是等有人翻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生而逢盛世,吾辈当自强”等经典词语的闪现,纷纷刻印在观众的心中,启人心智,刻骨铭心,催人奋进。
《照相馆》结局大快人心,日寇拍摄的炫耀自己侵略野心兽性肆虐的大量照片,在东条英机及“天皇”那里“光火”一时,却成了他们几辈子洗不干净的罪证,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世界谴责,让中国人民审判,将那死不认罪的刽子手,在铁证面前伏法,判以死刑,走向灭亡。影片里一个个牺牲的英灵光辉形象则又呈现在鲜活的群体里,闪亮在观众面前,令人欣慰与敬仰!
《照相馆》虽然未过度渲染血腥,但通过照片底片中揭露的日寇暴行,如被屠杀的南京同胞、烧毁的房屋、破碎的山河等等,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它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口号,以及众人为保护照相馆底片而牺牲自己的行为,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并加倍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几代首领及极右野心好战分子,一再跪拜靖国神社,可见其狼子野心、兽性未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传承历史记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的雄伟精神与使命担当,守护国家的尊严与安宁。
我为《照相馆》这部厚重的不忘国耻、强我中华的好教材鼓与呼!
(2025年9月12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作者简介:朱炳初,男,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重庆炮兵学校,1956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入伍后历任学员,陆军第28军步兵84师炮兵团排长、青年干事,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副科长、科(处)长,1985年3月任北京军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室副师职研究员。1992年9月退休。喜欢文学创作,曾任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理事,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出版五部文集达222万余字。耄耋愿景:文化养老,余热生辉,珍惜光阴,活出精彩。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