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沟通宝典”的这部电影,为何又被当作“反面教材”?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0:58 2

摘要:付出金钱,付出时间,付出情感……这都让人感动,但是如果缺少另一个要素,我们的付出就很难被对方感受或者理解,甚至会被扭曲成为刺向两人之间的利刃。

在一段感情的维系与发展中,一定有付出。

付出金钱,付出时间,付出情感……这都让人感动,但是如果缺少另一个要素,我们的付出就很难被对方感受或者理解,甚至会被扭曲成为刺向两人之间的利刃。

那就是“沟通”

父母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朋友说:“我这是教你一些道理。”恋人说:“你以为你真的爱我吗?”

我们重视这段关系,我们也付出了许多,但是怎么这段关系这么叫人难受呢?

糟糕的沟通是怎样,真正的沟通又应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电影《对她说》。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含有电影剧透!若还未看过电影,请谨慎阅读,以免影响之后的观影体验~

1 受伤的男女

马克是一名编辑,为了采访斗牛士莉迪亚,ta主动与莉迪亚聊天交友。随后又因马克帮助莉迪亚驱赶了房屋的蛇,两人逐渐产生情愫,在一起了。

马克发现,自己与莉迪亚的过往一段感情非常的相似:ta们都因上任恋人的离开黯然神伤,花了好长时间也无法走出。

在这样的交流中,马克也感觉自己的心距莉迪亚越来越近,于是向对方吐露了自己对过去的感情的眷恋。莉迪亚回应着ta,表示下次的斗牛比赛之后,两人应该好好谈一谈。

但这场斗牛比赛中莉迪亚却被公牛撞成重伤,在医院变成了植物人。

马克照料着ta,但莉迪亚旧情人的来到却让马克意识到:原来和自己一样,莉迪亚也有着对旧情人的眷恋,甚至已打算与之复合。

于是马克离开了病房,用旅游、写书来抚慰自己的心。而后马克又得知了莉迪亚昏迷死亡的死讯,重返故地……

2 单向的心

班尼诺是一个医院的护工,一直悄悄爱着那个在自己家附近练舞室的姑娘,阿丽西亚——班尼诺一直透过自家的窗户在观察着ta。

抓住某日阿丽西亚丢掉钱包的时机,ta赶紧冲下楼将钱包还给阿丽西亚,并借此了解了ta的爱好与家庭住址。

为了多见见阿丽西亚,ta甚至预约了阿丽西亚父亲的心理咨询,趁机偷走了阿丽西亚的梳子。但这个举动吓坏了阿丽西亚,于是班尼诺不敢再上门。

几日后,阿丽西亚意外出了车祸,成为了植物人,正好由班尼诺看管。

班尼诺细致地对ta进行一系列的护理,还专门为此去看阿丽西亚喜欢的默剧、舞台,再回头说给沉睡的阿丽西亚。ta深信着两人之间可以“交流”。

这样一晃过了四年,某次演出,班尼诺与马克意外相见了。

当时的马克因演出泪流满面,这吸引了班尼诺的关注……

3 命运的交织

相遇之后,马克与班尼诺对彼此很感兴趣,ta们聊了许多许多,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但在马克在外旅游的途中出现了一件大事:阿丽西亚怀孕了。而修改看管记录、贴身照顾阿丽西亚的班尼诺有重大嫌疑,进了监狱。

因为莉迪亚赶回医院的马克知道了这件事,前去看望班尼诺。班尼诺将自己的房间租给了马克,以表达对马克前来看望的感谢。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但在公寓居住的马克,惊讶地发现阿丽西亚出现在了练舞室,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原来ta在诞下一名死婴不久后成功苏醒了。

但戏剧性的是,不知情的班尼诺因觉得无望离开监狱,吞药自杀,试图“与阿丽西亚相遇”。

故事的最后,马克在影院又被表演触动而泪流满面,同样在观影的阿丽西亚问ta是否安好,好似与之前关心马克落泪的班尼诺的身影重合起来。

“我没事。”ta们对着彼此微笑一下,分别了,也迎来了电影的尾声。

1 与真实的人沟通,而非幻影

在电影中,班尼诺对阿丽西亚十分的迷恋,ta坚信“自己与阿丽西亚可以交流”,甚至相信两个人的相处“比大多夫妻还要融洽”。

沟通,当双向共同参与时才是沟通。依照这个标准,两个人真正的交流不会超过十分钟。更多的时间里都是班尼诺对着处于植物人状态的阿丽西亚在单方面地倾诉着。

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投射。即人们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投射到外界的人、事之上。

在电影中,我们能很清晰地感觉到,班尼诺自以为的“交流”,是ta将自己的情绪思想投射到了沉默的阿丽西亚身上。班尼诺爱,以为阿丽西亚也爱。班尼诺悲,以为阿丽西亚也悲。

班尼诺以为自己看到了真实,其实ta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

尽管没那么夸张,类似的事情其实也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焦虑型依恋的人往往会很容易对感情悲观。一时不回消息、稍微冷淡的言语都会让ta们感到无望,解读成“对方不爱了”。看似认为对方“非常善变”,其实是将自己心里对世界的不信赖、不安感投射到了对方的形象上。

我们也常常会以为自己有“读心术”,可以准确推测所有人的想法,于是发生冲突时我们常常会喊出那句话:“你还说什么,你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会发现,这些投射出来的幻影总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影响最终的沟通。

那么,该怎么与真实的对方沟通呢?

对于自己,要进行自我的监控,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投射。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监控”:将自己对对方的看法以及理由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客观地思考哪些合理,哪一些没有真实的证据支持,显得很单薄(你甚至可以邀请他人和你一起审视这些想法,让你的判断更客观)。

对于双方,我们要先给彼此一些空间消化情绪。随后要及时柔和地表达自己看法,并询问对方想法。让交谈开诚布公,有意打破沉默螺旋,因为冷战最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胡乱猜测。

2 沟通是双人的舞蹈

电影中有非常有趣的一幕:在前去斗牛场的路上,马克对着莉迪亚谈起过往的情感伤痛,莉迪亚回应着,最终说:“这场比赛后我们应该谈谈。”马克说,我们已经谈了一小时了。莉迪亚回复:“只是你在说,我没有。”

电影的后面我们会意识到:马克没有发现莉迪亚和ta一样陷在类似的痛苦中,ta只在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而完全忽视了对方之前无数次表达的“想要被理解”“想要沟通”的信号。

这当然也不是合格的沟通。

如果说,沟通是双人的舞蹈,如何可以让这场舞跳得更舒服呢?

首先,彼此都需要被给予表达的机会。聚光灯不能一直打在其中一方。你表达了许多,也要有意识及时停下,将话题转到对方身上,话筒递给别人。

其次,当对方想要表达时,尊重ta的声音,并且认真地听,给予一定的回应。用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

3 交谈的艺术

既然上文提到回应,那么什么样回应是恰当的呢?

值得思考的是,电影中的两对“恋人”沟通都不尽人意,但马克与班尼诺的沟通却是相当好的。

比如当班尼诺入狱,马克前去看望ta,这个交谈过程充分地展现了基于两人友情的良好沟通模式。

马克首先问ta的需求,也对ta的想要了解阿丽西亚孩子下落的心情表示了理解。

这是交谈艺术的重要成分:了解对方需求、理解对方感受。

马克直接的询问,以及一句短短的“我懂你的心情”,就给班尼诺很大的宽慰。

那我们还有什么其Ta恰当的回应方式呢?

其实,简单地表达对对方情感的理解(嗯,你很开心……)、表达你目前所理解的对方想法(你这么开心是因为B……),或者表示同感(要是这件事情发生了我也会很开心的),这都是好的回应。

正如我们前文所说:沟通的双人的舞蹈。所以之后班尼诺就谈起自己在看马克的书,夸赞究竟是哪里写得好,有怎么样的心情。谈话的重心就从马克转移到班尼诺。

这体现了交谈艺术的另一部分,“看见”——我在关注你,我想了解你。这种态度对于孤独许久的马克来说,也带了巨大的触动。

我想,如果马克在对莉迪亚时表现这样的态度,而非只顾着自己倾诉表达,忽视对方说大多数信息,也许两人感情的结局又会发生变化吧。

电影中所展示的情侣们的结局都让人唏嘘。有人评价这是一部“讲着爱情,但所有人都不是爱情”的作品。

虽然明面上看,ta们情感之间最大的阻碍是脑死亡、前任,或者缘分。

但实际上,就算没有这些变故,只顾自己眷恋前任的马克最终会和莉迪亚渐行渐远,一厢情愿迷恋着梦中情人的班尼诺会把阿丽西亚吓跑——

缺乏沟通的情感必然走向枯萎。

因为没有沟通,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个自己想象的影子,一个只是用于倾听的工具。

沟通使我们真正知道对方有与自己不同的所思所想,才使我们真正作为人相互联系。

不管是亲子、友情、恋情中,你是否存在沟通中的困扰?你是否觉得自己的沟通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让自己不舒服?

欢迎你使用心理咨询,不仅作为“自己沟通模式”的一面镜子,看见自己;更是在和咨询师一起学习和演练沟通的双人舞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

主角马克和班尼诺,在电影中都呈现出了亲密关系中的单向沟通:

● 在沟通中只是表达自己,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 在关系中,更多只按自己认为对的理解或视角去做出反应或决策,较少主动了解关系中另一方的感想;

● 会一厢情愿做一些事情,但缺少同对方确认对方的情绪情感和意愿;

● ……

这或许也是许多糖丸儿在面对的或经历的关系中的困难,即不知道或不擅长如何在关系中建立真正有互动的、合作的沟通方式,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或很受挫。如果你也长期面对这个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建议寻求专业咨询帮助,可寻找擅长「人际关系」议题的咨询师,帮助我们看到自己习惯性的人际模式,并找到通往「想要的关系」的有效沟通路径。

安慰记致力于提供「专业&有用」的心理服务。

来源:安慰记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