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9月14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嘉兴市禾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影·联和电影院线、嘉兴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劳雷影业有限公司、S
初心不能丢,特别是对青年创作者,不管有多大的心,骨子里的魂不能丢,丢了走不远。魂是什么?是情感,是人性,是命运,是时代。
北京时间9月14日下午,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嘉兴市禾城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影·联和电影院线、嘉兴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劳雷影业有限公司、SFC上影影城(嘉兴八佰伴LUXE店)、嘉影银河影城(嘉兴合乐城CINITY LED店)协办的浙江青年电影周系列活动——2025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开幕式在536艺术空间(中山电影院)举行。
开幕式结束后,影展举行了题为“开幕之后,共创首作的 N 种可能”的开幕对话,影展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方励,影展荣誉主席、著名电影人焦雄屏,影展首作推荐人、演员刘雅瑟和宋洋受邀参加,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电影策展人、影评人、学者沙丹担任嘉宾主持的。
在今天,电影⽣态的复杂性让⾸作⾯临更为多重的考验:如何完成?如何传播?如何抵达观众?⽽这些问题,也恰恰塑造了青年导演在未来道路上的⽅向感与坚韧度。四位嘉宾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与探讨了⾸作如何开启⼀个电影⼈的独特旅程,并思考它如何影响电影的未来图景。
作为对话单元的第一场重磅活动,我们将用还原现场的方式让每一位参与或未参与到现场的朋友都身临其境的感受每一次“在场”。
主创团队映后QA环节
开幕对话
同场嘉宾
方励
同场嘉宾
焦雄屏
同场嘉宾
刘雅瑟
同场嘉宾
宋洋
主持嘉宾
沙丹
沙
在开幕式的时候,您已经分享了这次专项基金与南湖区合作的感想,从吴天明青年电影展和嘉兴南湖的强强联合出发,在您看来,怎么做才能把“桥头堡”的工作做大做强?我第一次来嘉兴,连酒店的过道,都全溜达过了,很感动,都是革命字眼,让我激情澎湃。常说年轻人有梦,有激情,有想法,有心愿,有的时候他们需要有一个环境,慢慢地把这个火苗点燃。我去年4月感受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巨大的商业时代,尤其我们做电影本身是有双重属性的,有商业性,也有文化艺术性。任何电影不管有多好看,不管有多大的视觉冲击力,有多大的明星阵容,作为导演、编剧,作为电影人骨子里面的灵魂(很重要),灵魂是什么?是情感、人性、命运、时代。
方
这些对创作者和年轻人来讲,是永远不能丢失的。当你被商业包裹的时候,很容易被资本绑架,甚至被推着走,但任何时候,我都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你们最初的梦想其实是长在你们内心最原始的冲动里。所以为什么我每次来南湖就会想到,当年那些革命者在那么巨大、艰难的环境里面,心灵的激情被点燃,在这么世外桃源的地方燃烧起来,然后变成这么强大国家。这里是红色的发源地,未来电影的规模是越来越大,但是初心不能变。
方
年轻创作者们骨子里的魂不能丢,从战略层面看,什么样的电影能留下来?有灵魂的电影才能留下来,在座有许多年轻电影人,我觉得来南湖一定要感受当年那些有理想、有梦想、有热血的青年,如何经历这么多年的艰难困苦。我们南湖精神是值得大家永远去呵护的,是不能丢失的。
方
沙
沙丹:开幕式的时候您谈到和吴天明导演之间的很多际遇、很多缘分,在您看来,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向市场和我们的观众?我不只是编剧,还出品了许多新导演的作品。我在学校教书教了差不多40年,也在不断地面对新导演,他们有很多困境。首先没有自信,他们可能看了非常多全世界的名作,在创作上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你会看到忽然有一天人人都要做杨德昌,人人都要做王家卫、侯孝贤,还有很多小蔡明亮之类的就是我觉得他们对于自己的初心,或者是自己从内在发展出来的那些东西,他没有找到外在的技法或者是美学来包这个,他这个初心怎么样去发展出来?所以这个其实是有很多困难的,因为你以为看到这些大师们,他们的有些作品已经都长得非常漂亮,好像我也能做,其实你做不到。那很多东西是因为困境而来,很多新导演可能都没有理解到这个困境的来自于哪里,比如预算不够,他以为,这个地方我要架个桥,那里得有一个空拍镜头,那都不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情,你也不可能像王家卫导演一样没有剧本到现场,那所有演员都很辛苦,要听你即兴的调度,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让创作的人知道有些东西是因为困境而产生的一种美学。
焦
拿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来看,他早期是拍琼瑶的。很多琼瑶爱情电影,每次一放,导演都赶紧出去,感觉一个大导演怎么会拍这个电影。事实上拍这个电影,已经有当年的初心,那个时候很多东西是近来的技法,比如说要演员极度自爱,不要看做作的表演方式,所以就要给他们日常生活的行动,你们会发现,侯孝贤电影技法(讲究)长镜头和生活化,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你要知道脸在哪,镜头在哪,我朝哪讲,慢慢知道什么是美学,于是非常真实的感觉出来了。
焦
每一个新导演创作的时候,其实会碰到非常多,不管是财务上的,还是制作条件上的,跟演员相处上的很多困境,我觉得很多时候,有经验一点的摄影师、演员,能带领导演互动。年轻导演还有一样东西很怕的,就是在现场指挥,没有自信的时候,这个互动对他来讲是一个威胁,如何让新导演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问题,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忘记初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第一次做作品,从内在出来的,很可能就是一个最大的指引,一辈子最在乎的东西,会在以后的电影中间不断不断出现。
焦
沙
想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首作,吕乐导演的《十三棵泡桐》,带给您生命当中的特殊意义,初次当演员面对摄影机和这么多前辈如何进行分享?我非常感谢吕乐导演把我选中,是他带我进入电影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不是一个演员,没有学过表演,是第一部作品让我认识电影,我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演员在现场需要做什么。当时在整个环境当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那个时候我会问导演,我应该怎么做。我记得吕叔当时跟我说,你什么都不用做,你就真实感受当下发生的事情,自然而然地把你的情绪、感受反映出来,你不用演,最好的表演不是技巧,就是真实、自然。这两个词对我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我不是一个专业的人,所以可以很勇敢、很无畏地跟导演对话,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导演是那么尊重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演员,会像一个物品那样,被告诉说,你从这儿到这儿,应该怎么演。但是我在第一部作品当中能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大家为了一部作品一起努力的状态非常感染我。我因为这部电影爱上电影。我觉得电影能够完成,并不仅仅是演员的部分,我觉得整个团队,包括摄影、灯光,剪辑,大家都非常重要,每一个部门都很重要,一个好的作品出现之后,大家不应该只是看到演员。我觉得都是创作者,应该平等。就像方老师说的,无论你今天有多大的成就,这里没有大演员,只有成就,我非常感谢吕叔教会我的,他说的“不用演”是因为你要成为她,让这个角色长在你自己的身上,所以在拍摄过程当中,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情境,相信整个团队,我觉得这个对演员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刘
沙
也想请您分享首作的特殊意义。
刚刚雅瑟说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们都是第一部作品的时候,遇到特别能保护我们、影响我们未来的导演。(徐)浩峰导演的作品更加独特一些,因为他有独特的世界观,把我架构在某一段历史当中。浩峰前两部我都有幸参演了,当时都是胶片,那个时候只有一点点演戏经验,我觉得至高无上,压力很大,但是后来也洒脱了。去的时候我觉得好神圣,我听胶片转起来的声音,都僵住了。那个时候自己有一些那个时代很浅显的表演审美,觉得这个人物从头到尾很平。那时候很年轻,总跟导演要求,这一块很憋,我要爆发可以吗?但是徐浩峰导演特别好的一点——我们聊过一次——是他没有阻止我。他拍了,甚至因为要满足我,前后设置做了小改动,那个时候我觉得过了自己的一关,我圆满了,我不是平的,后来发现真正的力量在里面。
包括后来拍第二部,《箭士柳白猿》,拍到中期的时候,我非常痛苦,莫名痛苦,莫名自怜,反派跟我说了句话,伤到我了,我很悲伤,那个悲伤是那个年龄段我本人的悲伤,不是人物的,所以经常会失控,而有一次我严重失控,情绪完全把持不住,抽搐了,他就一直拍,拍了7条,第8条我过去了,平稳当中淡淡忧伤,他说这条最好。他不多说,我反应半天是不是浪费了很多胶片,他就笑笑拍拍我,可能意思是不言而喻。
对我来说,徐浩峰导演前两部影响我至今。这个经验慢慢长到身上,就是事后往回想,再做一个总结,发现好像进步了。
那我要继续进步。
宋
沙
从您的经验出发,一部首作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刚才两位年轻演员的表达,让我看到了答案之一是什么。当一个年轻创作者,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这个作品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品,而不是一个商品的时候,机会就在。年轻演员缺钱吗?不缺钱,缺什么?缺作品。如果真的有非常好的故事和人设,尤其有机会变成终身代表作,人家可能带资入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2006年,我跟李玉导演拍《苹果》,那会儿拍电影哪有钱,佟大为、范冰冰零片酬来的,我只是付了两个经纪公司代理费。人家演员也需要作品,谁不希望自己一生当中有几部代表作。我今天才知道《暴裂无声》是你演的,你当年跟谭卓演对手戏,我没有对上号,今天才知道,这就永远留下了。刘雅瑟当年我见到她就是因为《十三棵泡桐》,那个姑娘,特别喜欢,没有任何演的痕迹,完全原生态的直接出演,这些被我一辈子记下来。这种机会是拿钱买不到的,所以对年轻创作者来讲,聪明之处在哪里呢?你没有钱,但有智慧,有情感,有才华,拿这个吸引人,无形资产更强大。当我们非常诚恳,由心出发,(用)真实情感、真实命运、真实人性赋予角色,人家都是抢着来的。首作没有大资方来投资,也请不出明星演员的身价,但是大家愿意合作,成为大家的作品,我觉得这个话术就变了,你最后邀请的是合作伙伴,这个是永远有效的,但是你自己要足够真诚,不要说我想太多了,我要多少票房——安安心心地埋头在自己的创作里面,就有人会发现你。
方
沙
真正自己当导演的时候,跟当监制、制片人有怎样的差异,对你有没有挑战?还是为资本沉默?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不够。每一个细节你在弄,哪有那么多时间?那个时候不是我想做导演,是我找不到方法,我边做边试,阴差阳错成业余兼职导演。我巴不得有人支招出主意,协助我,或者帮我完成,我多做几部电影。那个时候导演是苦活,尤其用心的导演是非常苦的活,不是光鲜亮丽的,要用心血,用自己真情实感。
在座的年轻导演,我告诉你们,你们是最大的演员,所有人都看着你们。一个导演的行为、情感情绪,影响到所有镜头前的语言,也影响到我们的声音,影响到我们的摄影师,影响到全组的人。做年轻的导演,什么都不要多想,就凭着最(有)质感的情绪,但是战术层面要请各种专业人士给你出主意。什么是资源?创意激情是最大的资源。
方
沙
您作为众多优秀电影的监制,还操办过大量电影节,结合当下现在的产业大环境,您会给青年电影人什么样的建议?我对年轻导演常常感到比较害怕的情况:第一种,还没有拍电影,他每天幻想着得奥斯卡。还有一种,还没有拍,自己幻想电影成名,非常卖座,光宗耀祖。这些都是极端的,我们做青年电影展,一直强调首作和初心是创作最基本的。
刚刚二位演员讲了一些,方励主席也说了一些,我们新的导演,不是学了多少眩目的电影镜头方法,或者花了多少心思,找了非常多反转、特殊情节。在创作的时候,忽然捕捉到那刻真情,比如说你对一个地方的感情,你有的镜头扫过去,忽然觉得这个地方活起来了,那个地方的人或事,街头小景,会让我们观众有感动。创作的初心,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塑造的,不要太幻想创作以外的各种不相干的事情,要尊崇自己本身的作品,真正想跟世界说什么。希望大家放掉一些虚荣心。
常常碰到一些大导演跟我们讲,我从不看别人作品,这是非常坏的行为。你看别人的作品,尤其是名作,尤其这次选的首作。有些电影我不知道看多少遍了,比如说《伊万的童年》《蜂巢幽灵》等等。我们当年找演员的时候,要找张曼玉,我脑子里面她是一个花瓶,但是导演就说,你去看《旺角卡门》,你看张曼玉送刘德华上公车那场戏的表演,我一看,真的天才演员。常常我觉得,电影导演的首作里面,非常珍贵的仅有的一小块灵光乍现,那情节可能让你记忆一辈子,这是我希望一些导演在创作的时候,最感动的那一刻。
焦
沙
您认为天赋对于做电影来说,是不是某种最重要的能力?
谢谢您的问题,我觉得很难答。其实很现实,做电影,尤其是演员或者创作者,天赋和敏感度绝对要。那有没有办法培养呢?有的,看大量好的电影,其实会慢慢对电影的一些东西敏感,你看了一千个名家作品,你就会坚信自己天赋会出来。天赋首先一定要有。
当然,后天的努力也需要。像张曼玉,她是天赋之外,还有很多努力,她一直在选不同的角色,她想办法达到导演的要求,改变自己,不在乎名利,她不在乎明星的光芒,在法国自己骑自行车跑来跑去,她的个性跟她表现的状态,会让这中间成功有关系。有些导演拍得非常笨拙,或者没有经过雕刻,但是中间努力会有成功,慢慢地一定会走出来。
焦
沙
您在《麦路人》后首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这部电影也是导演的首作。您怎么样在那样一种环境当中,逐步融入到团队当中,塑造出如此优秀的角色?我觉得真诚的电影创作环境,是不分地域性的,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我演过好的作品,就是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环境。越简单的环境当中,人跟人之间心靠得更近。而且你刚才说《麦路人》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但是我认为他实际上也是有过很多现场的经验,才能够走到第一部作品。而我之所以参演,最开始是有郑导(郑保瑞)的推荐,虽然看剧本时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在我当下的年龄阶段,我很害怕演不好《麦路人》,但因为我跟郑导合作过,足够信任他,才愿意去尝试。
我想说无论是新导演还是新演员,大家都是创作者,如果我们能够在某一刻产生共鸣,我们对这个故事,对这些人物有共同的感受,我相信是能够更好地去完成这些作品的。
刘
沙
给您很多剧本的时候,怎么样选择自己的下一部呢?什么样的作品最会打动您,什么样的作品自己最想突破表演的呢?我也是一个青年电影人。刚才我们三位一起聊天,过程当中已经很明确了,首先这个文本是赤诚的,是有表达的,并且说的话是会影响到我的,会给我一种力量或者思考,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宋
沙
什么样的形象是您最感兴趣的?
我们演员主要是要拓宽自己。我很荣幸《暴裂无声》(拍摄)过程当中,我没有看过一眼监视器,最后出来我才相信自己。之后路上,才有信心浅显地塑造离我很远的角色。这个问题如果早年问我,我会说恨不得演一个不是我性别的,才是真正的塑造,现在不是的,现在如果我碰到一个五年前饰演过的角色,他们人设差不多,我觉得我现在如果做得跟当年不一样,代表我理解了现在的生活。我现在喜欢无常,我不会一定设立什么目标,那样会错过一些沿途的风景。
从上海电影学院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到后来热爱表演,它不是1+1等于2,而是一直与时俱进,很早的时候做的一些,审美今天变化了。我很幸运能做演员,也感谢《暴裂无声》忻钰坤导演。
宋
沙
是因为角色哑巴?
是因为他出身,因为距离我们生活、参照对象、我的体验,完全没有的,我是后天实质跟农民们扎在一起。我从这个之后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后来每当拿到本子,一看,“天呐,开玩笑吗?我行吗?”第二天脑子里就想“别想,千万别想,想了就怵了,去做,做了再说”。因为我相信在过程当中哪怕非常痛苦,自己卷自己,成宿睡不着觉,我知道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虐了自己,剥了一层皮之后,我会又有新的成长。我非常感谢命运让我做了这个职业,我非常热爱。
宋
沙
怎样能让电影展变得更好,能不能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期待?
我觉得作为创作者,一定要坚持,坚定自己的表达和信念,一定要相信真诚是最有力量的东西,一定会流传到很长久的。希望所有的青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不要害怕遇到困难,因为很多时候,只有在困难当中,才能滋生你的创造力。
刘
刚才雅瑟谈到了,我们说青年导演,并不是全新的导演,他们可能拍广告,可能做摄影、任教导演系。不要小看青年导演。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说,我觉得关键词不是青年,是电影人。只要是一个合格的电影人,青年成熟只是时间问题,我祝愿吴天明青年电影展能越办越好,大家能抱团取暖。
宋
我希望在这个地方驻地以后,大家以后记得嘉兴不仅只有粽子,还记得嘉兴出了很棒的电影节,很多青年电影、青年导演是从嘉兴这地方走出来的。
焦
电影是我这一生干过的各种职业里面,一直要干到死的,因为电影是唯一一种媒介,是立体的。如果我们把文化艺术看作一个金字塔,电影是在顶端的,因为绘画是平面的,雕塑是静态的三维的,电影是四维的,X+Y+Z+时间,电影可以延长我们大家生命,如果我们在座所有小伙伴们,你们作为年轻的导演,年轻的创作者,你们在全世界还能找到这种职业吗?我们离开这个世界50年了,(作品)一直都在。做演员的多幸福,离开世界500年,(作品)还在。哪怕做声音,做摄影,我们集体名字在那儿。电影是我们生命的纪念碑,也是我们表达的墓志铭,全世界还有职业能超过它吗?我看不到。所以我们纯粹从商业价值方面,电影是无形资产,那里有很长时间。金融数据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当下价值”,一个是“未来价值”,只有电影作品可以留存很长时间,没有东西能超过。
但是话锋一转到嘉兴,我特别喜欢,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嘉兴烧卖,烧卖里面带汁的,给我惊到了,但是嘉兴这个地方最有魅力的是,一小部分有激情有梦想的人在这儿出来,证明了中国百年历史。这百年历史证明了,所有今天中国的灿烂崛起都从这儿出来,这一块宝地,对我们浙江省,对我们中国电影基金会领导们,你们一定要看中,包括我们南湖的父母官,要保护好源头。吴天明青年电影展的符号是什么?是老导演直接跟青年人划等号。我希望嘉兴未来和我们初创首作的电影划等号,这样的话,以后我们嘉兴出来的首作,比粽子还要强。
方
来源:小镇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