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匪变顶流?《天国与地狱》翻拍版更刺痛现实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15:19 2

摘要: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正处在一场决定公司命运的豪赌前夜。这时,电话响起,绑匪告诉你,你的儿子被绑架了,赎金恰好是你为这场豪赌准备的全部身家。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正处在一场决定公司命运的豪赌前夜。这时,电话响起,绑匪告诉你,你的儿子被绑架了,赎金恰好是你为这场豪赌准备的全部身家。

正当你心急如焚时,你发现,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原来绑匪抓错了人。

被绑架的是你仆人的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付赎金吗?

(原版《天国与地狱》豆瓣评分)

这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原本来自1963年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传世经典——《天国与地狱》。

62年后的今天,好莱坞的黑人导演斯派克·李(Spike Lee),携手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决定翻拍这部经典但稍显冷门的电影。

《天国与地狱》

Highest 2 Lowest

这个版本将原版英文片名High and Low(高与低)升级为Highest 2 Lowest(最高与最低),故事背景也从日本横滨的制鞋工厂,搬到了纸醉金迷的纽约音乐圈。

那么这样的改编效果怎么样呢?

01

云端坠落,天堂里的音乐大亨遭遇绑架

大卫·金(丹泽尔·华盛顿 饰)是一位在嘻哈和流行音乐界呼风唤雨的唱片公司大佬。他白手起家,凭借被誉为“业界最佳”的敏锐听觉和商业头脑,建立起自己的音乐帝国。

电影一开场,镜头从纽约街头缓慢升起,推到他那栋足以俯瞰全城的顶层豪宅——这是暗示,也是伏笔。天堂与地狱,其实只差一个高度。

当然,成功人士也有烦恼。为了阻止董事会卖掉公司,大卫必须抢先控股,而这需要他几乎倾尽所有身家。

这天早上,和妻子商量完捐款事宜,大卫送儿子特雷去进行篮球训练。

一切似乎非常普通,然而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往往只隔着一通电话。

大卫接到的是儿子被绑架的消息。惊慌失措的大卫夫妇立即报了警,然后疯狂联系儿子,却杳无音信。

就在绝望弥漫之际,特雷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但是短暂的狂喜很快被冻结——司机保罗的儿子凯尔成了替罪羊。

更荒谬的是,绑匪不为所动,1750万美元赎金一分不能少。

于是一场天人交战在大卫的内心上演了。

02

赎金困境,两难选择却铸就柳暗花明

大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1750万美金既能拯救一个无辜孩子的生命,也是他事业翻盘的全部筹码,更是他几乎所有的流动资产。

公司的高管劝说他支付赎金,因为如今是网络时代,一旦媒体知道此事,大卫就会被钉到耻辱柱上,那事业也肯定完蛋。

拒绝支付,他将沦为人人唾骂的冷血资本家。支付赎金,他则会成为破产的“圣人”。

最终,在人性的光辉与资本的冰冷之间,大卫做出了他的选择。

付钱!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在警cha的暗中护送下,大卫前去支付赎金。

可是绑匪早有准备,在地铁中设计让装钱的袋子掉落,然后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成功摆脱了警cha的追捕。

凯尔虽然受了些皮肉伤,但还是被释放了。

尽管1750万美元打了水漂,但大卫的举动却让他在网络上爆火,甚至有人叫他“黑豹”。

03

底层绝望,原来只是希望被“听见”

不过事情也有柳暗花明的一面,随机听着音乐的大卫发现一个艺名叫做“年轻重犯”的说唱歌手的声音,与绑匪的声音高度相似。

带着这个线索和凯尔的模糊指认,大卫与保罗开始了私下的追寻。当他们最终面对“年轻重犯”阿奇时,绑架案背后扭曲的动机才浮出水面。

阿奇,一个才华横溢却无人问津的音乐人。他无数次仰望大卫那俯瞰全城的顶层公寓,梦想着自己的音乐能被这位“金耳朵”听见、认可。

然而,日复一日的投稿石沉大海,希望被冰冷的现实碾碎。

“我只是想被听见。” 阿奇的声音里混杂着愤怒、绝望和一丝病态的崇拜。

荒诞的结局随之而来:被捕的阿奇,因这场轰动全美的绑架案瞬间成为网络红人,粉丝暴涨,甚至隔着铁窗向大卫喊话:“签下我!我们可以赚很多钱” 。

而大卫,在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对自己的生活和音乐事业也做出了深刻反思和调整,这里就不剧透了。

04

六十二年了,阶层问题解决了吗?

虽然很多观众不知道这是翻拍,但必须承认,这是一次成功的本土化改编。

新版保留了绑错人这一核心戏剧冲突,但是将故事从日本制鞋业移植到纽约黑人音乐圈,这不仅毫无违和感,更赋予了它全新的时代意义。

音乐本身也成为绝妙的隐喻:阿奇渴望被“听见”的,绝不仅仅是他的音乐,更是底层被忽视、被压抑的声音和存在感。

而且因为故事发生在互联网时代,现今网络舆情对公众人物的影响片中也有所涉猎。尤其是最后阿奇一夜成名,在身份地位上似乎完成了对大卫的某种反超。可以说是相当新颖和与时俱进了。

然而,与黑泽明的原作相比,新版在阶级议题的深度挖掘上仍有差距。

(原版中可以俯视整个城市的男主豪宅)

黑泽明不仅用“高”与“低”的物理空间(资本家豪宅高踞山巅,绑匪蜗居山脚陋室)具象化了战后日本森严的阶级壁垒,更通过大量篇幅细致刻画了绑匪作为失业青年的绝望与挣扎,那份沉重的宿命感令人窒息。

电影视角也巧妙地前后转换,前半段聚焦作为资本家的艰难抉择,后半段则跟随警方深入底层,呈现绑匪的生存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

但是新版则完全变成了主角大卫的独角戏,绑匪阿奇的形象就单薄许多,出场时间有限,作为一部本该凸显阶级不平等的电影,时长分配上是否应该更均衡一些?

(原版绑匪最后的解释)

黑泽明用冷峻的镜头丈量了天堂与地狱之间那道触目惊心的鸿沟。

斯派克·李则向我们抛出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在一个文化本身就是资本,身份可能因一则热搜而瞬间翻转的时代,“最高”与“最低”的定义是否已经模糊?那条分隔两者的界限,是变得更容易跨越,还是以更隐蔽、更复杂的方式在加深?

《天国与地狱》这两个版本,片名变了,时代也变了,看完新版,不妨再找出那部黑白经典。对比之下,或许更能看清,那道横亘在人间的鸿沟,究竟改变了多少!

图源于网络

西西里的朗读者 / 作者

来源:分派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