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捕风追影》以高质量制作引爆暑期档,逆向证明观众只为诚意买单而非盲目追随明星,《捕风追影》靠口碑横扫票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9:57 2

摘要:九月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71岁成龙用真功夫打出了近10亿票房,另一边号称“雪原狙击”的大片五天只卖出764元,还不够买张电影票的钱。

九月电影市场冰火两重天!71岁成龙用真功夫打出了近10亿票房,另一边号称“雪原狙击”的大片五天只卖出764元,还不够买张电影票的钱。

这差距简直比电影剧情还戏剧化。

《捕风追影》里,成龙彻底颠覆了“喜剧打星”的形象。他饰演一位隐退多年的跟踪专家黄德忠,电梯里一个眼神就能让空气凝固,暗巷肉搏戏拳拳到肉,60米高空飞身跳桥的镜头全是实拍。观众看完直呼“龙叔还是当年的拼命三郎”。

梁家辉这次化身“狼王”傅隆生,带领一个高智商盗匪团。他在30人围殴中淡定摘眼镜的场面,一刀封喉的狠辣眼神,被外媒评价为“继《黑金》后最令人胆寒的反派”。

影片把背景搬到澳门,警方动用“天眼”系统却被戏耍。成龙训练的“神秘跟踪队”藏在人群里,用雨伞、外卖箱这些日常物品做伪装,和梁家辉的“狼系养子团”玩起了极限追踪。

赌场天台的无人机群对战,是现代科技和老派追踪术的激烈碰撞。

观众们从电影院出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尿点!”。电梯突袭、隧道飙车、仓库枪战这三段,被网友称作“2025版《暗战》”。

数据显示,买票看《捕风追影》的观众里,40岁以上的人占了超过45%。他们从成龙的打斗中找回了自己的青春记忆。而00后观众则为了张子枫演的“暴力女警”和此沙演的“双重人格”角色疯狂。

这部电影能成功,点映策略帮了大忙。他们提前十多天就在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开始点映,后来扩大到全国68个城市,口碑一下子就传开了。

然而,就在《捕风追影》高歌猛进的时候,电影《生死狙杀》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这部影片上映两天票房只有310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够支付影院一个座位的空调费。

《生死狙杀》讲的其实是1946年东北林海雪原里,民主联军神枪手与苏军女狙击手联手剿匪的故事。同样狙击手题材的影片,张艺谋的《狙击手》曾在内地拿到6亿票房,好莱坞的《生死狙击》全球票房更是超过2亿美元。

但《生死狙杀》却连这些票房的零头都没拿到。

细看这部电影的失败,宣发缺位是第一个大问题。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这部电影上映前几乎没有任何宣传,社交平台上想看人数还不到一千人。

主创阵容也很难吸引观众。导演高成岗过往作品寥寥,主演程琢、马丹赫的知名度甚至不如一些网红博主。

最致命的是成片质量。豆瓣短评区被“雪地站桩对射”、“剧情漏洞比弹孔还多”这样的吐槽淹没了。有观众开玩笑说“看预告片就像看了全片精华”。

对比这两部电影的命运,可以看出电影市场的本质是“内容为王”的市场。观众不是不喜欢主旋律,而是不喜欢“粗制滥造”的主旋律。

《捕风追影》的成功为未来的动作片指了个方向。随着年龄增长,成龙“从头打到尾”已经不现实了。把文戏做扎实,引入新鲜血液和更多动作元素,自己在关键场面亲自上阵,是更靠谱的选择。

今年的两匹黑马,《F1:狂飙飞车》与《捕风追影》,都验证了一个规律:故事未必要新,但只要爽感做到极致,观众自然买账。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