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65万,《长空之王》重映扑街,这么割,王一博粉丝也架不住啊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00:28 2

摘要:前五名个个都是狠角色:《哪吒2》154亿一骑绝尘,《唐探1900》《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封神第二部》紧随其后。

截至9月13日,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突破400亿大关。

前五名个个都是狠角色:《哪吒2》154亿一骑绝尘,《唐探1900》《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封神第二部》紧随其后。

现在离年底还有三个半月,还差20多亿就能超过去年,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能否冲击500亿。

这400亿里面,有一些是经典佳作重映贡献的票房,比如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徐克的《青蛇》、张国荣的《星月童话》《倩女幽魂》……

这些片子重映大家都能理解,毕竟都是经过时间洗礼的经典,豆瓣评分还稳居高位,观众愿意为情怀买单,影院也乐得放些口碑保障。

可有些重映操作,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王一博的三部作品《热烈》《无名》《长空之王》,尤其近期重映的《长空之王》,票房仅365万,可算得上重映票房扑街了。

为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连续重映王一博的电影呢?

一、内地票房报告。

最新一个周档期,又是新片票房扑街的节奏。

9月8日至14日,为2025年第36周,大盘急速下跌至2.8亿,比上周直接减少了2亿,这样平均计算一下,也就是4000万单日票房,工作日周四票房已跌至2400万。

进入开学季之后,观影人次减少,同时,两个周档期上映的新片,票房全部折戟,有的电影更是一日游后,没了排片,如杨清文的《开货车的小镇青年》,总票房也就5000多元。

老片方面,成龙的《捕风追影》票房破11亿,上美动画《浪浪山小妖怪》破16亿票房,上映80天的《F1》竟然榜上有名。

中国首部在太空拍摄的实景电影,由朱翌冉执导,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主演的纪录片《窗外是蓝星》,上映第二周,总票房拿到2400万左右。

被网友期待的高概率惊悚片《同甘共苦》,点映票房仅28万,而且技术上的画面处理,被网友猛烈吐槽,估计票房也不会好。

市场相当低迷,也只有《731》 的预售成绩表现尚可,目前总的预售票房已经超过了6000万。

另外,票务平台的想看指数达到446万,正式超过《唐人街探案3》,成为中国影史想看电影冠军。只要《731》的质量有一定保障,票房会让片方赚到手软。

本周有点知名度电影为宋佳和佟丽娅主演的《轻于鸿毛》,祖峰和郭柯宇主演的《家庭简史》,以及金巴剧情片《洛桑的家事》。

但上映之后,这些新片没有热度,排片和上座率,均不敌暑期档老片《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和《南京照相馆》。

《轻于鸿毛》首周末三天拿到900多万,《家庭简史》和《洛桑的家事》均未进入前十,这对于院线电影来说,肯定是票房扑街了。

另外,上周的《长空之王》,这次重映却只捞到365万,平均每场观影人数,可能还没试飞局食堂吃饭的人多吧。

要知道,之前重映的那些电影,基本都能轻松破千万,相比之下,《长空之王》这表现简直实在有些不堪入目。

二、《长空之王》重映,为啥票房会扑?

重映电影的支出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数字拷贝送往全国电影院,也就是影片的基础发行费用,大约几十万就能搞定。

二是稍许宣发成本,主要是印制海报,还有重映定档预告片制作等,如果不涉及到4K修复的费用,总的来说,成本不会超过50万,差不多属于无本买卖。

《长空之王》是一部新片,没有修复的必要,但这次票房为啥没有起飞呢?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王一博电影重映太密集了。

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片方竟然重映了三部王一博主演的电影。

一部是清明档上的《热烈》,是大鹏导演作品,黄渤和王一博主演,重映票房拿到2023万,这表现相当不错了。

第二个是暑期档上的《无名》,是程耳导演作品,梁朝伟和王一博主演,重映票房拿到1164万,这跌了差不多900万。

8月中旬,片方宣布《长空之王》重映定档9月3日,当时与其对打的韩庚的《营救飞虎》,高群书的《生还》,还有黄轩的《蛟龙行动》等。

《长空之王》上映10天,重映票房仅365万,且单日票房已跌至1万左右,处于没啥排片状态,票房也基本定型了。

不得不说,王一博在院线电影扛票房这一块,确实要比肖战强很多,肖战的《诛仙》和《射雕》的质量和票房,都比不了王一博这几部影片。

从而可以得出王一博团队选剧本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不过,从《热烈》到《长空之王》的票房曲线可以得出,这是非常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在《无名》重映不佳时,就应该适可而止的。

这位业内大V调侃说:“定这个时间重映确实有点着急,人鱼粉丝汤刚被前两部重映的电影割的有点缓不过劲来了,应该再给她们一个月时间攒攒钱。

确实,《热烈》重映时粉丝还能组织包场,到《无名》时应援声量就明显减弱,等到《长空之王》重映,超话里连晒票根的都少了一大半。

这不是粉丝不爱了,是钱包跟不上了。

其实,就是那么简单一句话:这么割,王一博粉丝也架不住啊。

经典电影重映靠的是时间滤镜和文化价值。

《花样年华》重映时不少观众穿着旗袍去看,《倩女幽魂》场次里几乎都是80后,这些观影行为其实就是一场集体怀旧仪式。

而王一博的三部电影,既不是影史经典,也不是高口碑之作,更不是内地票房排行榜前几名作品,却在短短九个月重映三部作品,这个密度在业内极其罕见。

正常来说电影重映至少要间隔2-3年,让市场有一定饥渴度,但王一博三部曲的重映简直像在搞批发一样。

刚吃完《热烈》的火锅,就来《无名》的下午茶,还没消化完,这又端上《长空之王》的宵夜,就算内娱最能打的王一博粉丝,也有跟不上趟的节奏啊。

说实话,重映本身没啥问题。

如果《长空之王》能像《花样年华》和《倩女幽魂》那样沉淀十几年再重映,或许能唤起一代人的记忆。

但现在这种趁热打铁式的重映,除了证明粉丝钱包也有弹性极限之外,最大的意义可能是给业内提供了个反面案例。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