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期最好的投资:专注做好“抗熵增”的3件小事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3:30 2

摘要:物理学告诉我们,孤立的系统会不可逆转地走向混乱与死寂,这便是“熵增”。

一束光,如果没有来源,就会消散在黑暗里。

一个念头,要是没有回响,也会沉寂于心海。

物理学告诉我们,孤立的系统会不可逆转地走向混乱与死寂,这便是“熵增”。

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一个人身处低谷,他最先失去的,往往不是机遇或财富,而是与世界能量交换的能力。

对抗熵增,不是与命运搏斗,而是重新学会打开自己,与天地万物再次连接。

所谓走出低谷,不过是重新成为一个能量充盈的过程。

01

构建场域:在方寸之间,建立神圣感

我们常说“境由心生”,可当心力衰竭时,人往往会被环境所困。

一个混乱的房间,它不仅仅是杂乱,它还在持续不断地向你散发着“失序”与“衰败”的能量。

人身处其中,就像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动弹不得。

所以,走出低谷的第一步,是向内构建一个能滋养你的“场域”。

把你的居所,从一个消极的容器,变成一个积极的“道场”。

我们刚才说的整理,是对抗混乱。可有一种更深刻的做法,是赋予你的空间以“神圣感”。

你不需要把它打扫得一尘不染,但你需要有意识地,在其中注入你的“意”。

点一炷清香,让香气在空间中弥漫,它所净化的,不只是空气,更是你意念的杂质。

在书桌上,插一枝含苞的花。看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如何不问阴晴,自顾自地舒展、绽放。

它的生命力,会成为你无声的榜样。

睡前,用心地铺好床,把它当作一天辛劳后,灵魂的归巢。

这些微小的仪式,看似“无用”,却是在用一种极具美感的方式,向你的潜意识宣告:我的世界,秩序与美依然存在。

当你用“心”去对待你的环境,环境也会反过来滋养你的心。

在这个被你亲手构建的神圣场域里,你将获得第一份安宁与庇护。

02

回归觉知:让身体,成为灵魂的向导

我们安顿了环境,但更深的熵增,发生在我们的身体里。

低谷时,我们的意识会与身体割裂。头脑在焦虑的空转中耗尽能量,而身体,则成了一座被遗忘的、日渐僵硬的殿堂。

我们感觉不到饥饿,也感觉不到疲惫,只是麻木。

这种身心的分离,是生命力流失的根源。

对抗这种熵增,不是去“使用”身体,而是去“倾听”身体。

我们之前说的运动,是为了对抗颓靡。但有一种更灵性的做法,是回归身体的“觉知”。

脱掉鞋子,赤脚走在地板上,感受木头或瓷砖的温度与质感。你是在用你的脚底,重新“阅读”大地。

吃饭的时候,不看手机,只专注于咀嚼。分辨米饭的微甜,蔬菜的清香。你的身体,在通过味觉告诉你,它需要什么样的滋养。

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什么也不做,只感受你的呼吸。一呼,一吸,那是宇宙能量在你体内最古老、最恒定的潮汐。

不要把身体当作需要管理的机器,而要把他当作一位沉默的、充满智慧的向导。

当你重新与身体的感受力连接,你就接通了生命最原始的能量源头。

03

引入异质:为你的世界,打开一扇窗

我们安顿了环境,也唤醒了身体。然而,最顽固的熵增,来自我们思维的闭环。

在低谷中,人的思想会变得“同质化”。你反复咀嚼着同样的痛苦,推演着同样的失败,你的世界里,只有你自己的回声。

这是一种可怕的精神内耗,它像一个黑洞,吞噬掉所有生机。

对抗思维熵增的唯一方法,就是主动“引入异质”的能量。

学习、获取知识是一种方式,但有一种更彻底的自救,就是接触那些让你感到“冒犯”或“陌生”的东西。

去读一本你平时绝不会碰的、观点完全相反的书。它不为说服你,只为在你坚固的认知高墙上,凿开一道裂缝。

也可以看一部晦涩的、需要全神贯注的艺术电影。让那些你看不懂的镜头语言,冲刷你惯常的叙事逻辑。

或者,找一个与你生命经验毫无交集的人聊天。听听街头修车老头的故事,和扫马路的人抽支烟,一起聊两句。

引入异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思维的封闭环。

当有新的思想加入进来的时候,旧的思维定式,才会破出一个口子。

换思维,才能换一条路。

低谷,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件好事。

它邀请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我们与空间、身体、和思想的关系。

这三件事,让我们在低谷中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蜕变与重塑。

听见自己,看见天地,最终成为自己的光。

喜欢文章请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上进的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