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后再看这部影片,依然像看一件艺术品!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13:28 2

摘要:众所周知,这句大火的台词出自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即使距离它第一次上映已经过去了25周年,可它依然是华语爱情片榜单上排名第一的电影。并且它还被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听》收录在"影史最佳电影"的榜单里,最近的一次全球排名还进入到了前五名(2022年)。

众所周知,这句大火的台词出自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即使距离它第一次上映已经过去了25周年,可它依然是华语爱情片榜单上排名第一的电影。并且它还被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听》收录在"影史最佳电影"的榜单里,最近的一次全球排名还进入到了前五名(2022年)。

然而这么"伟大"的电影却讲述了一个婚外情的故事。自电影发明以来讲述婚外情的影片肯定不下1000部,然而将这个题材拍得这么有格调的王家卫肯定是第一人。他没有将镜头对准出轨的两人,而是将影片的画面定格在他们各自的配偶上。加上王家卫执导的作品总是特别的"吝啬"台词,使得这部原本是爱情片的电影像极了一部烧脑的悬疑片。

不仅如此,《花样年华》也不像一般婚外情影片一样,总少不了撕逼的激烈桥段。相反它总部影片的叙事基调都是非常平缓的,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如果不是每一帧影像都美如油画,那么荧幕外的观众一定会被其催眠。但只要坚持看完了整部影片,那么《花样年华》带给你的后劲却是巨大的。每每看到与其相关的影像或台词你都会停下来回味,甚至要拿出原片再来细细欣赏一番。

而《花样年华》的格调还体现在视觉上,东方美学的含蓄在这部影片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它不单体现在剧情台词上,场景灯光的布置和演员服化的搭配也表现了情感压抑下的极致浪漫。

而说到演员的服化,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出镜的20多套旗袍不仅仅只为提升影片画面的美感,它们还迎合了剧情的发展折射了角色心态的变化。因为设计过于华美和经典,这些旗袍还成为了普通人观看《花样年华》的门槛。

虽然《花样年华》的背景设定在60年代的香港,但因为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是来自于上海的移民,而她的住所也是一间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所以张曼玉穿到的旗袍是20世纪上半叶风靡于上海的海派旗袍,只有细节的设计迎合了年代的变化。

海派旗袍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而展现了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偏爱西式的立体剪裁。通过收腰的设计以及胸省和腰省等工艺让旗身紧密贴于着装者的身体,使得女性的身形曲线被大方的展现出来。

在《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出镜的所有旗袍都有着非常修身的版型,并且为了凸显视觉的美感,它们会比一般的海派旗袍剪裁得更贴身,但凡演员多长一丝赘肉着装的视觉都会差一分美感。

·海派旗袍的第二个特点:中西融合的面料与个性设计的纹样。旗袍的面料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绸缎,进口的蕾丝、乔其纱和呢绒等都可以成为海派旗袍的制作材料,并且裁缝师还会利用这些面料的薄厚让旗身呈现出分明的层次感。图案的设计既保留了水墨花卉等传统纹样,又会加入体现装饰艺术的几何图纹。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旗袍大部分都搭配了图纹,而这些图纹或古典含蓄、着墨张扬、前卫摩登,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剧情里展现的不只是视觉的美感,还反应了人物在此桥段里的情绪。角色的心境越是烦闷旗袍的图案就会设计得越复杂。不同图案的旗袍造型既展示了女主苏丽珍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又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命运走向。

·海派旗袍的第三个特点:纯色的旗袍大多基底素雅,但会把绲边装饰得特别醒目,以形成"素地艳线"的配色逻辑。不过这一点在《花样年华》里展现得不够明显,只有个别几套短暂亮相的旗袍迎合了这个设计特点。

除此以外海派旗袍的穿着与搭配方式也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内衣从传统的肚兜改为了西式的胸罩和衬裙,这是海派旗袍能展现完美曲线的前提。而摩登女性常将旗袍与西式大衣、皮草开衫和高跟鞋以及玻璃丝袜相搭配,并配以精致的手拿袋,其装扮的方式已完全是现代女性的思维。

综合而言海派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宣言,它代表了当时前卫女性追求独立自由和摩登生活的精神面貌。其精髓在于"融合"了东方的韵味与西方的剪裁,使传统的矜持与现代的性感在一件衣服上做到了完美的平衡,也让保守与开放在一袭长袍上达成了世纪的和解。

而《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尽管对于60年代的香港而言,她是典型的旧上海女性的形象,但如果将时间背景倒退到旗袍鼎盛发展的三四十年代,那么梳着"爱司头"又穿着海派旗袍的苏丽珍,一定是一位先锋又摩登的优雅女性。

来源:无双咖啡Y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