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硝烟弥漫的台儿庄战场上,一名年轻士兵从尸体堆中缓缓站起,刺刀在尘土中闪着寒光。这个瞬间被历史永远铭记,成为抗战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台儿庄血战八十七载,那把刺刀与绣花帕子的温度至今未凉!
硝烟弥漫的台儿庄战场上,一名年轻士兵从尸体堆中缓缓站起,刺刀在尘土中闪着寒光。这个瞬间被历史永远铭记,成为抗战精神最真实的写照。
1938年春天,山东一位老大娘紧紧拉着年轻士兵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娃啊,替俺们多杀几个鬼子!”士兵郑重地点头回应:“大娘,您放心,咱们不把鬼子赶跑,绝不回头!”
就是这样朴素的承诺,支撑着无数普通士兵在台儿庄那片血与火的土地上坚守到底。当时没有人预料到,这场战役将成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台儿庄位于山东南部,是徐州的门户,扼守运河咽喉。1938年初,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分两路向徐州进犯,企图在台儿庄会师。
这座平静的运河小镇,就这样被推向了历史的前台。
根据参战老兵回忆录记载,当增援部队抵达台儿庄时,东门附近的巷子已被炸得只剩断墙,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一位参战将士在日记中写道:“到了台儿庄,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战场。炮弹如雨点般落下,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炸起的碎石不断击打在脸上。”
台儿庄战役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整个村庄被炸成废墟,房屋全部坍塌,砖瓦碎石堆积如山。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巷战,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地争夺,一间房屋一间房屋地抢夺。
为了一堵墙、一个屋角,往往需要付出数条生命的代价。
时任第31师师长池峰城在后来的回忆中提到:“战士们打红了眼,明知道冲上去是死,还是毫不犹豫地往前冲。这不是一时的血气之勇,而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责任。”
李宗岱是台儿庄战役中涌现出的著名抗日英雄。原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北方军官学校炮科。
台儿庄战役前期临沂保卫战期间,李宗岱参加了秦村伏击战、葛沟恶战等,因战功卓著升任为上尉连长。1938年4月,他随部队开赴台儿庄前线。
在一次战斗中,李宗岱担任敢死队队长,带领50多名战士挥着大刀冲入敌人阵地,亲手击毙四五个日本兵,其中包括日军大队长片野。
同年5月,李宗岱率队攻打台儿庄南面葛沟一处塔楼时,被日军子弹从其右眼射入,右耳根处射出,永远失去了右眼。
令人敬佩的是,伤愈归队后,李宗岱改用左眼射击,并升任营长,转战于湖北、河南和安徽等地。据战报记载,他曾在一次战斗中用轻机枪击落了一架日本战机。
台儿庄战场上不仅有铁血男儿,还有不少巾帼英雄。18岁的女护士刘守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刘守玟1920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新兴乡,1935年考取长沙周南女中,1937年参加随谭道源22军丁玲所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淞沪战役。
因伤亡惨重,所部回湖南整编到50师卫生队。在台儿庄大战中,她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据当时战地记者报道,一天,在台东十八里路遭遇日军,一名连长中弹倒地,她奋不顾身上前抢救。
突然,一个日本军官挥舞大刀砍死了连长。愤怒的她搬起石头砸向日军,日军当场毙命。而当她站起身来,一颗子弹射进了她的胸膛。重伤的刘守玟被送到当地百姓家救治,几天后不幸牺牲。
47岁的陈钟书将军是另一位台儿庄战役中的英雄。他16岁加入滇军,因为身体瘦弱年纪小,参军之初被安排在炊事班。
陈钟书性格坚韧,在炊事班坚持训练,很快转入作战部队,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炊事兵升任为滇军中颇具威名的 “铁血教官”。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钟书主动请战。临行前,他跪地向父母磕头告别,因为此去就没打算活着回来,做好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准备。
在台儿庄战役中,陈钟书率领542旅官兵死战不退,坚守整整五天五夜。最终弹尽粮绝,他带着官兵们用刺刀与日军肉搏。
据战后统计,陈钟书用刺刀单人击杀14名日军,最终因失血过多壮烈殉国。直到阵亡这一刻,他紧握钢枪的双手仍然没有放松。
台儿庄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
1975年3月,宝鸡火车站月台上,一位特赦返乡的老人与儿子重逢。这位昔日少将把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他就是台儿庄战役中的敢死队长仵德厚。
即使是在关押期间,他仍在监舍里研究战术,后来学会了烧窑,并感慨道:“窑火不稳,跟兵无斗志一个道理。”
晚年的仵德厚常被请去给学生讲抗战。他不念稿,先问:“你们谁打过赤脚走十里路?”孩子们齐摇头,他便笑:“你们没体验过那种疼,更别提战壕里的刺骨水。写作文别只写冲锋号,也写写脚底的石子。”
2011年4月24日,“独目虎将”李宗岱在重庆家中去世,享年93岁。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代表“口述历史”栏目组第一个给老人发了唁电,表达对这位抗战老兵的深切哀悼。
李宗岱在抗日期间先后三次负重伤,又三次重返战场,获得了“独目虎将”的美称。他生前常说:“我不要钱,也不要命,我只要日本鬼子的命”。
更让人感动的是,李宗岱将他所获得的奖金和抚恤金,加上自己的财产,折合黄金800两全部捐给了国家,用于支援抗日。
102岁的老兵唐泽安在台儿庄战役中右手受伤。1950年5月复员回乡后,他当过小学教师,常向孩子们行军礼,教导子女“热爱生活,端正做人”。
如今,虽然视力越来越差,耳朵也背了,但那份军人风范犹存:挺直的腰板、标准的军礼,以及眼中不灭的坚毅。
今天,修复后的台儿庄古城街巷上,游客们悠闲漫步,孩子们欢笑奔跑。运河水流过石阶的声音轻柔悦耳,两岸的柳丝垂进水里,随风轻摆。
八十七年前,那些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的土地上,如今鲜花盛开。
李二柱们用生命守护的家园,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国仇家恨面前,选择了站着死。
那把刺刀与绣花帕子的温度,依然留在民族记忆深处,从未冷却。
(向抗日英雄致敬!)
来源:豫桥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