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十年前的周末,电影院是年轻人必去的娱乐场所,那么今天,影院更像一座空旷的候车厅。
如果说十年前的周末,电影院是年轻人必去的娱乐场所,那么今天,影院更像一座空旷的候车厅。
2024 年,中国共有 1.3 万家影院、8.1 万块银幕,规模全球第一。
但数据却冷得刺眼:全年票房 425 亿元,比 2019 年缩水三分之一;全国上座率 跌至 5.8%,创下历史新低。
换句话说,一个百人影厅,可能只有五六个人在看。
灯光熄灭,稀稀落落的掌声和零食袋的窸窣声,比剧情本身还让人感到荒凉。
影院在扩张,观众却在退场。
这是一个行业的吊诡,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别忘了,中国人曾经疯狂爱过电影院。
2014 年到 2019 年,是院线的黄金五年,那时候,票补大战打得轰轰烈烈,9.9 元、19.9 元看大片不稀奇,《变形金刚 4》甚至被拉到一块钱一张。
低价让更多人走进影院,也让电影成了全民社交的中心。
约会要去电影院,同学聚会要去电影院,甚至连家庭聚餐后都要顺便看一场。
2019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冲到 641.49 亿元的顶峰,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那个时代,影院是热闹的,灯光一暗,整个影厅的人跟着剧情哭笑,哪怕电影一般,也能感到温度。
转折点出现在 2020 年,影院长时间停摆,全年票房跌到 203.1 亿元。
更可怕的是,这一停,停掉的不只是票房,还有观影习惯。
在家刷短剧、看综艺、玩手游,迅速填补了娱乐的空白。
流媒体平台趁机崛起,大片上映没多久,观众就能在家里轻松看到。
当影院重新开门,很多人已经没有动力回去了,短视频带来的即时快感,流媒体的舒适自由,都让去影院的成本显得过高。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再进影院?
除了上述原因,影院本身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观影体验差,花钱反倒像买罪受。
灯光刚灭,本该是沉浸的开始,却往往伴随着隔壁座零食袋“哗啦啦”的噪音;
剧情最紧张的时刻,旁边手机突然亮屏,把人从沉浸式故事里硬生生拽出来;
更糟糕的是,总有几位“自来水解说员”,一边看一边大声分析剧情,甚至还有人把影厅当育儿室,孩子满场乱跑。
硬件也不给力,不少影院的座椅硬得像板凳,缝隙里藏着零食渣,荧幕色差严重,小厅甚至不如家里的投影仪。
这样的环境,让人怎么可能安心?
其次是电影内容不给力,套路多过故事。
现实题材片往往浮于表面,缺乏真实质感;
喜剧片的笑点早在预告片里耗光,正片只剩尴尬;
爱情片更是让人脚趾抠地,看得满身难受。观众不是没有耐心,而是被一次次失望耗尽耐心。
烂片扎堆,真正能打动人的佳作寥寥无几。
即便偶尔出现一部口碑之作,很多人也宁愿等流媒体上线,在家轻松看,不愿冒着“花钱踩雷”的风险。
最后是机会成本太高,时间和金钱都不划算。
年轻人最缺的是时间,一天 24 小时被学习、工作切得支离破碎,能用来放松的片刻,他们更愿意刷短视频、追综艺、打游戏,这些娱乐方式轻量、即时、自由,不用专门抽出两个小时去影院“坐牢”。
票价更是雪上加霜,2025 年,一线城市的平均票价接近 50 元,三四线城市也在 42 元左右,比十年前贵了三四成。
十年前的“9块9”全民观影时代,早已成了怀旧里的彩蛋。
说白了,大家不是不爱电影,而是不愿意为一次高价、低质的体验再买单。
最讽刺的是,观影观众在减少,影院却在扩张。
2015 年,全国影院和银幕数还不到 2024 年的一半,但那年的票房是 438 亿元,比 2024 年还高。
影院数量像城市里的新楼盘,一栋接一栋冒出来,却发现买房的人越来越少。
银幕越多,观众越少,单厅产出急剧下滑。
今天的院线,更像一个爆款俱乐部。
票房越来越集中,2014 年要靠前 50 部电影才能拿走 80% 的票房,如今只需要前 20 部。
2025 年,《哪吒 2》一部影片就吞下暑期档近四成票房。
观众的耐心也越来越有限,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春节档 80% 的观众只看一部电影。赢者通吃,其他影片只能被动出局。
这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影院只敢押爆款,小片没有空间;观众觉得没片可看,更不愿进影院;市场越来越畸形,电影院成了一场豪赌。
影院不会自己好起来。要想熬过寒冬,必须彻底改变。
电影院的未来,必须从优化体验开始,硬件是第一道门槛,座椅的舒适度、荧幕的清晰度、音效的震撼感,决定了观众能否感受到真正的沉浸。
与此同时,观影秩序也需要更精细的管理,让整个影厅保持安静与专注。
除了体验,内容也要更丰富,纪录片、艺术片、独立电影,甚至一些特别策划的经典重映,都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
电影市场越多元,影院才越有吸引力。
更进一步,电影院应该回到“社交场”的角色。
它不仅是放映的场所,更可以是影迷交流的空间,主题专场、导演见面会、影迷沙龙,都能让观众在这里建立联系,把看电影变成一次有温度的聚会,而不是单调的消费。
最后,影院完全可以与生活方式结合。
比如与咖啡馆、书店、文创空间联动,打造“一站式体验”:看一部电影,喝一杯咖啡,顺便带走一份纪念。
这样,观影就不再只是两个小时的故事,而是一段完整的生活体验。
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再次赢回年轻人的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赵林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