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的那些加演片《新闻简报》锁住农村记忆里的往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7:52 2

摘要:上世纪六八、七十年代,县里的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时,故事片开始放之前,有个铁定规矩,那就是总要放几铝盒子《新闻简报》短片。大人称其为加演片,我们小孩喜欢叫它为“假演片”。有时候看电影去晚了,小伙伴们互相安慰着,说:“别急慌啊!现在放的是“假演”片,正了八经打仗的

上世纪六八、七十年代,县里的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时,故事片开始放之前,有个铁定规矩,那就是总要放几铝盒子《新闻简报》短片。大人称其为加演片,我们小孩喜欢叫它为“假演片”。有时候看电影去晚了,小伙伴们互相安慰着,说:“别急慌啊!现在放的是“假演”片,正了八经打仗的真电影,还没开始放呢。”

那个年代农村的小孩们普遍贪玩,看电影也是图个热闹,对《新闻简报》这类内容的加演片没有兴趣,感觉没什么意思,而对战斗故事片,像当时经常放的电影《南征北战》和《地雷战》、《地道战》,阿尔巴尼亚二战电影《宁死不屈》、《伏击战》等有火爆战斗场面的电影,情有独钟,也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放完加演片后,接着放电影《平原游击队》。有个片段,鬼子翻译官把鬼子队长松井的话,翻译给老秦爷,说:“老头,太军说了,只要你说出李向阳在那里,赏你金票一万块!”老秦爷鄙视地一笑,倔强地抬起头,回答道:”哎呀,钱可不老少啊!可咱就是不知道啊!”就这个片段对话,到了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发小嘴里,变成了:“皇军说了,只要你说出李向阳在哪里,赏你一碗糊肚,一碗菜!”“哎呀,俺还吃不饱啊!”后来,我们干脆就给他起了个诨名子,叫“吃不饱”。

对那些已经懂事的“半大小子”,《新闻简报》里的一些与农村生活相关的事情,他们也感到好奇和困惑,会时不时地看一眼而记在心里。我记得当时在一部加演片里,看到大寨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清河水畔,虎头山下,骑着嘎嘎新的自行车,戴着亮闪闪的手表(注:可能是摆拍),高高兴兴兴去地里忙农活的情景,我和小伙伴们简直是羡慕的要命。过了几年后,等我们能在生产队里和大人一样干活,在地头歇息时,就会想起起大寨农村的男女青年们,想骑自行车、戴手表下地干活的事来。这个时候“吃不饱”就会敲着铁锨头,一本正经地说:“到什么时候,咱弟兄们也能够像大寨的农民一样,戴着上海牌手表,骑着咱山东大金鹿自行车,把锄头、镢头和铁锨担在车头上,牛皮哄哄地、风风光光地去地里干活啊?那样的话,俺就是累死的话,心里也高兴啊……”

多年后,我们终于有了当年心心念念的那些东西。遗憾的是“吃不饱”英年早逝,未曾实现和看到他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把骑自行车、戴着手表在地里忙活的梦想变成现实。

岁月如梭。看到农村经济腾飞,高楼大厦林立,钢铁巨龙轰鸣,电石火花灿烂等繁荣昌盛的景象,欣喜之余心里总有些失落的意味感,并且或多或少了儿时那种单纯的希望和纯真的期盼。现在农村里偶尔还会放几场露天电影,但是,不管是放战斗故事片,还是爱情故事片或其他内容的影片,开映前,却再也不会有《新闻简报》的加演片了。

儿时的梦想,和曾经有过的那些美好的期盼,永远定格在了记忆深处,成了人生岁月里最温暖的底色。

来源:歌声洒在大路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