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有几部去年各大颁奖季的热门,看完有点失望;也刷了一些老片,感慨于经典之作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好久没写周末片单了,拖延症患者终于把之前囤的一些电影看完了。
其中有几部去年各大颁奖季的热门,看完有点失望;也刷了一些老片,感慨于经典之作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还是啰嗦一句,下面是完全个人观影取向的“私人片单”,有吐槽,有推荐,不喜勿喷。
先说两部大热门,个人不太喜欢
这部在今年的上影节一票难求,上线流媒体后很快就有6万多人在豆瓣打出7.7分。
这年头想要把恐怖片再拍出新意是很难的,这部电影很巧妙地将黑人被压迫的历史与吸血鬼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讲故事的形式新颖不代表故事本身吸引人,虽然豆瓣上很多长影评详细分析了电影里的很多隐喻,但我还是觉得如果你对黑人的这段历史不感冒,这个故事就没法打动你。
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有同样的问题。
它讲述了巴西历史上一段黑暗的独裁时期,女主的丈夫被秘密逮捕并杀害,她从家庭主妇蜕变为人权律师,历经25年才拿到丈夫的死亡证明。
故事的结果很震撼,但过程却是模糊不清的,可能因为改编自女主小儿子的同名回忆录,他对母亲的抗争记忆很有限。
下面是视听语言绝佳的3部电影
本来以为对时长超过2小时电影已失去耐心,结果看162分钟的《乱》(豆瓣8.9分),从开头霸主一文字秀虎分领土就沉浸其中。
黑泽明大概是改编莎士比亚作品最好的导演吧,这部改编自《李尔王》的同样如此,只有他真正为西方作品注入了日本战国魂。
电影构图、调度、配乐都是大师级别,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感慨,哪怕是40年前的作品,现在也依然无法被超越。
印度女导演卡帕迪亚的《想象之光》(豆瓣7.5分),拿下去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据说她是王家卫的粉丝,所以在她镜头下的印度和以往作品里的不太一样,是迷离的、梦幻的。
三位女性的困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徐徐展开,不管是婚姻、爱情还是个人生存,她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最后只有在孟买的一个海边小村庄,闪现一丝解脱的微光。
今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秘密会议》(豆瓣7.5分),是唯一最像传统获奖影片的那种风格的作品。
当然,现在大概已经不流行这种宏大叙事了,所以这部片子虽拿到8项提名,最终只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电影的视听语言太赞了,甚至会让人忽略过于工整的叙事,红衣主教劳伦斯经历了糟心的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最后的结果却超级讽刺。
如果喜欢老派电影,这部很值得一看。
2部小众文艺片,可能有人喜欢
杰西艾森伯格自编自导自演,都说很像伍迪艾伦的风格,又有点不像,杰西没有老头那么讽刺和刻薄。
借着一趟波兰寻根之旅,把个人的苦痛试图放置到一个国家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个人的苦痛是不是就不值得一提了?
就像电影里杰西的一大段独白,大意是他不明白他们的奶奶逃过了集中营里的大屠杀,熬过了这种苦难的人怎么会有在地下室的沙发上自杀的孙子(他表哥班吉),而他自己则用药物麻痹自己的苦痛,假装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影片的最后,杰西回归生活,继续假装当个“正常人”,而班吉坐在机场里无所适从,他的痛苦依旧无处安放。
残酷的真相很考验耐心的一部电影,怼天怼地的女主潘西,感觉是重度躁郁症患者,而他的丈夫和儿子面对她激动的情绪,一直都是poker face。
迈克李老爷子也懒得去解释或追溯什么,只是通过一些对照组或只言片语,让观众自己按图索骥。
比如同样面对无休无止的唠叨,作为理发师的妹妹总是耐心回应着每一个顾客,妹妹和她的两个女儿组成的三口之家明显就和睦得多。
而她的女儿们其实工作上也有诸多不顺心,俩姐妹在餐厅吃顿饭、彼此开导一下就过去了。
最讽刺的是,你以为潘西的丈夫和儿子就是沉默寡言的性格,其实丈夫和他的助手之间经常闲聊,儿子最后在外闲逛遇到陌生游客的搭话,也会和气的回应。
只是回到家中,面对这个为他们做饭、打扫卫生、他们生命中最亲近的女人,他们习惯性地保持冷漠。
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该同情谁,哎。
最后是3部韩影,可以随便看看
《胜负》:完全靠李秉宪和刘亚仁的演技撑起来的电影,两位的对戏可以说是真正的势均力敌,今年秉叔横扫影帝应该没问题。
《超异能特攻》:刘亚仁的另一部存货,主海报甚至都没有他的头像,但是在电影里存在感超强,以及朴珍荣好像是第一次演反派吧,喜欢他的可以看。
《墙外之音》:一开始以为是恐怖片,前半段的确营造了很惊悚的氛围,后半段还是韩影里揭露黑心财阀、政商勾结的那一套,以及房奴看完这片子估计会受到一万点的伤害。
1.《乱》
2.《想象之光》
3.《秘密会议》
4.《真正的痛苦》
5.《残酷的真相》
6.《胜负》
7.《罪人》
8.《我仍在此》
9.《超异能特攻》
10.《墙外之音》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