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飘”就是太空时代的标志性动作,航天员在空中自在飞翔,沉重的肉身像精灵一样飘来飘去。
日前,全国上映的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带来一种强烈的陌生化震撼。
浩瀚无垠的太空;
光芒闪耀的星斗;
航天员自由飞翔的姿势……
这是航天员拍摄的真实画面,不是电影特技。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出品单位联手航天工作者拍摄制作的电影《窗外是蓝星》将太空时代带给观众。
它让我们这些心系太空、身在大地的凡夫俗子得以透过银幕暂时离开地球,享受陌生的太空体验:
太空人突破了地球视角,窗外就是蓝色星斗、浩瀚宇宙,不是邻居窗户、市井轰鸣;
太空人不再局限于地球时间,一天之内可见16次日出日落;
太空人摆脱地心引力,像云朵一样飘在空中。
航天员王亚平说,我们飘起来了……
“飘”就是太空时代的标志性动作,航天员在空中自在飞翔,沉重的肉身像精灵一样飘来飘去。
一切都飘起来了,水珠变成一颗透明的水球,像是游动的微小行星。
航天员是否感受到自己的心也在飞翔?
风景是陌生的,但文化是熟悉的。《窗外是蓝星》呈现了一场太空春节,航天员理发,洗头,贴春联,吃饺子,与地球上的家人通话拜年。
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提示我们,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是航天员,也是中国人,他们以传统方式给太空留下中国记忆。
选择王亚平作为讲述人,女性视角赋予高冷气质的高科技电影一种别样风味。
王亚平带着女儿心爱的玩偶执行航天任务,当小玩偶在太空中飘动时,一颗慈母心也在热烈跳动。
为让年幼的女儿接受长达半年的分离,她编织了一个摘星星的故事,这几乎是童话。
故事结尾也是童话:她没能为女儿摘下星星,但她自己变成了一颗来自太空的“妈妈星”。
这一叙事视角让电影亲切、细腻而韵味悠长。
人类向往太空的历史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当年嫦娥这么向往,李白也这么期待,“愿接卢敖游太清”,这是一个太空幻想时代。
作为一种现代科技的产物,电影张开太空想象的空间。
乔治·梅里爱以《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开启了电影太空时代;
《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星际穿越》《飞向太空》……这些经典电影努力呈现一个想象的世界,让沉迷凡间的我们心生幻象,遨游天际。
电影《2001太空漫游》片段 来源:网络
然而,太空时代真的来了!不管神话、古人还是电影,故事都发生于虚构空间,而载人航天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真实的太空时代。
2002年,《国际空间站》(Space Station)展示了太空生活场景;
2016年,《太空一年》(A Year in Space)记录了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和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科尔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驻留太空一年的生活;
2016年,《美丽星球》(A Beautiful Planet)以NASA宇航员拍摄的太空影像为主,讲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
2019年,《阿波罗11号》(Apollo 11)修复老影像,讲述了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之旅;
2021年,《进入未知》(Among the Stars)以6集篇幅详细讲述了NASA宇航员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和同伴拍摄的太空生活。
2023年,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俄罗斯实施,故事片《挑战》在国际空间站实景拍摄,讲述一位女医生进入太空救治受伤的宇航员的故事。
电影《挑战》剧照 来源:网络
电影《窗外是蓝星》拍摄了2021年神舟十三号的航天故事。近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迅猛发展,随着太空探索的加速,太空纪录片已经成为新品类。
《我们的征途》《嫦娥六号》《飞向月球》《中国探月》《Hi,火星》等作品不断为我们带来新体验、新美学。
《窗外是蓝星》为太空电影家族增添了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也为中国电影开创了新纪元。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超越地球的视野,也带来超越地球的新思考:
假如有一天必须离开地球,哪里是我们的新家园?
我们能否像航天员一样自由自在地飘飞在太空?
来源:美好盐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