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将电影未来全球票房净收益的30%,通过区块链技术“打包”,在香港发行成一种名为RWA(真实世界资产)的数字代币,向全球发售。
假如,著名电影IP出品方,除了卖电影票,还做了一件更酷的事:
他们将电影未来全球票房净收益的30%,通过区块链技术“打包”,在香港发行成一种名为RWA(真实世界资产)的数字代币,向全球发售。
现在,你花了1000元人民币,成功认购了一份。那么问题来了:
你到底买到了什么?是电影公司的股票吗?未来电影大卖,你能分到多少钱?如果亏了又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处理过大量数字资产案件的律师,今天,我就用一个完整的法律和商业逻辑,为您彻底拆解这个激动人心的“思想实验”。
首先要明确一点:你买的,不是电影出品方的股票。
你不会成为该公司的股东,没有投票权,也无权干涉公司的日常经营。
你认购的这份RWA,其法律本质是一种“附带条件的未来收益权凭证”。它的背后,是一份复杂但清晰的法律信托或合同架构。
简单来说,你通过这份凭证,成为了一个“微型联合出品人”。你的权利,被智能合约和法律文件牢牢锁定在一点上:在电影产生净收益后,你有权按你持有的份额,获得相应比例的分红。
这份权利,是纯粹的、被动的财务收益权。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来构建一个简单的财务模型:
确定“可分配收益池”:假设有一部电影《神话:悟空》全球总票房为 50亿 人民币。需要扣除各项成本,包括:影院分成(约50%)、发行方代理费(约10%)、宣发成本(约10%)、税费(约3%)等。我们假定,扣除所有成本后,最终进入出品方的“净收益池”为15亿人民币。确定“RWA分配比例”:出品方在发行RWA时承诺,将“净收益池”中的 30% 拿出来,分配给所有RWA代币的持有人。那么,用于RWA分配的总金额就是:15亿 * 30% = 4.5亿 人民币。计算你的个人收益:假设本次RWA的总发行规模为1.5亿元,你投资了1000元。你持有的份额占比为:1000 / 1.5亿 ≈ 0.000667%你能获得的分红为:4.5亿 * 0.000667% ≈ 3000元。结论: 在这个理想模型下,你1000元的投资,获得了2000元的回报,收益率高达200%。
但是!风险永远与收益并存:
票房不及预期:如果电影票房惨淡,净收益池很小甚至为负,你的分红自然也会很少,甚至为零。成本高于预期:如果宣发成本超支,同样会压缩净收益池,影响你的回报。重要提示: 投资电影RWA,你的本金没有保本承诺。如果电影最终亏损,你投资的1000元将血本无归。但好处是,你的风险仅限于你投资的本金,你无需承担电影的任何额外债务。
这份电影收益权RWA,因其带有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几乎100%会被香港证监会(SFC)认定为“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
这意味着:
它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的严格保护。发行平台必须是持牌机构(如OSL, HashKey)。发行前必须有类似“招股书”的法律文件,充分披露风险。在香港的法律框架下,你作为投资者的权益,是有坚实法律保障的。
在内地(你的所在地):情况则完全不同。
个人财产权利:根据《民法典》,你持有的这份RWA代币,作为一种网络虚拟财产,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如果被盗或被骗,你可以依法维权。投资行为定性:然而,根据央行等部委的“9·24通知”,任何面向内地居民的虚拟资产发行和交易活动,都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组织或参与这种发行、认购,都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答案是:目前不能,且门槛极高。
法律红线:如上所述,内地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虚拟资产交易,不存在合规的参与渠道。香港门槛:即便你有合法的海外资金,香港的RWA目前也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Professional Investor),个人投资者需要证明拥有不少于80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结语:
电影IP发行RWA,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它让普通人有机会分享到顶级文化产品的商业成功。但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本质上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早期投资。
而在法律层面,我们更需保持敬畏。在内地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开放之前,对于任何声称可以带你参与境外RWA的项目,都请务必保持审慎,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来源:律眼观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