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被绞死,革命才刚刚开始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4:21 2

摘要:大家都知道在战争片中,侵略者往往喜欢拍摄一些反战电影,看似影片的核心是反对战争,实际上影片的核心是反对自己在侵略战争中的失败。这种例子在日本战争电影中非常常见。可见,侵略者所谓的反战仅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侵略行径罢了。在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着一些反战电

大家都知道在战争片中,侵略者往往喜欢拍摄一些反战电影,看似影片的核心是反对战争,实际上影片的核心是反对自己在侵略战争中的失败。这种例子在日本战争电影中非常常见。可见,侵略者所谓的反战仅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侵略行径罢了。在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着一些反战电影,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情绪也是如此,比如说美国电影中的越战,看似控诉越战给美国人带来创痛,实际上依旧是为自己入侵越南找原因。除了这种类型的反战电影之外,还有一种反战,不是反战败,而是洞察人性,这种反战的核心是什么呢?今天推荐的影片是一种例证。

《上升》讲述的是两个在二战期间的苏联游击队员的故事,游击队员索特尼科夫和雷巴克两个人奉命去寻找食物,在茫茫大雪中有幸得到了一只小羊,但是却遭遇到了德军小队。索特尼科夫小腿被击中正准备自杀赴死,而这个时候,原本已经跑开的雷巴克重新返回来救走了他。两个人逃亡到了一户人家中,却没想到德军三人小队找到了这里,并且抓住了他们。万般无奈之际,索特尼科夫和雷巴克成为了俘虏。

在战俘营,在德军的拷打下,索特尼科夫的意志更加坚定了,而雷巴克此时此刻却动摇了。在狱中,索特尼科夫和雷巴克看到了曾经见过自己的所有人,一个老人,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此时已经开始意识不清的索特尼科夫只求速死,而雷巴克的求生意志更加强烈了。最终,绞刑架上,除了雷巴克之外的所有人都被绞死,独自求生的雷巴克陷入到了更深的矛盾当中。

《上升》讲述的是一个战场之外的故事,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浅显的过程,一个人鉴定革命意志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这种勇气之外的意志力如何支撑着一个人坚持下去。

很多观众在看完本片之后的第一反应自然是面对着一些事情我们需要理解。理解谁呢?理解雷巴克贪生怕死。为什么要理解雷巴克贪生怕死,原因在于雷巴克在索特尼科夫绝望自杀的时候,返回来救下了他。避免了索特尼科夫的死,因此,雷巴克贪生怕死是有理由的,也是可以被原谅的。这种想法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实际意义呢?

我们在谈论雷巴克贪生怕死是可以被原谅的,是基于一个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之下,雷巴克可以被原谅,而前提是雷巴克救过索特尼科夫的命,而这种行为是客观事实,但是我们需要分辨的是,雷巴克的贪生怕死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在原谅他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默认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造成雷巴克与索特尼科夫以及后续的这些死亡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被忽视的。因为德国入侵苏联发动战争被忽视了,所以我们才可以单独的将雷巴克救人与贪生怕死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

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事情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如果没有德国入侵苏联发动战争,雷巴克后续的行为就不会存在,真的要理清楚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去溯源呢?为什么不再去讨论德国为什么入侵苏联,发动战争呢?当然,这样的溯源是一部分人不愿意提及的。

就好比我们在某些抗日战争的电影中看到,因为游击队员,八路军的反抗,一个村子的老百姓被屠杀殆尽,与八路军有任何关联的老百姓也被屠杀殆尽。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谴责八路军,因为你们的反抗,日本人屠杀了这些老百姓,你们是千古罪人。这是反战人士的一贯主张,但是他们却绝口不提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要远渡重洋跑到中国的国土上搞侵略。这个时候他们却不说话了。

如果真的要想他们那样理解,那么有朝一日,是不是中国在战争中可以将军队开赴日本岛,然后也要求日本人不要反抗呢?恐怕这一点即便是爱好和平的我们愿意,那些所谓的反战人士也会跳着骂娘。这就是当前活跃着的反战人士一贯的双标主张。

回到本片当中来,我们为什么不会对雷巴克的叛变感觉到情有可原,原因在于只要是雷巴克叛变被认同,那么之前德国侵略苏联就是合理的了,而任何人都知道发动二战的德国侵略苏联是不合理的,因此,这个时候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谈雷巴克叛变情有可原,就显得别有用心了。

实际上,影片的创作者虽然陈述了客观事实,但是却也是没有对于雷巴克有同情心,因为我们不难看到,雷巴克最后的眼神和在绞刑架上赴死的几个人的眼神有着明显的区别,雷巴克的眼神混沌不堪,而慷慨赴死的几位都是眼神纯澈。这也是创作者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的叛变,虽然理论上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却依旧是叛变,在信仰与生存之间,如果理解叛变,那么面对侵略者的反抗力量就会少一点。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