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勿忘”版预告片放出的那一刻起,电影《731》便不再是一部单纯的抗战片,而是成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情绪爆发口。
这一次,不再是空喊“铭记历史”,而是用镜头还原真实的苦难。
从“勿忘”版预告片放出的那一刻起,电影《731》便不再是一部单纯的抗战片,而是成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情绪爆发口。
这不是普通的上映,而是一次迟来的、沉重的告白。
1
影像的震撼程度,从未像《731》这般强烈。
姜武满脸是血、痛哭哀嚎,王志文面无表情地转过头,孙茜被捂住口鼻拖离,李乃文的角色因恐惧而面部变形,甚至直接失禁……
每一个镜头都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
预告片中并未使用任何背景音乐,只留下孩子的哭声、犬吠的嘶喊、脚步声的沉重,与镜头中的惨状相互交织,压迫感扑面而来。
官方提醒“未满18岁请谨慎观看”,不仅是格式化的警告,而是每一位观众在进入影院前都需要准备好的心理防线。
电影片长125分钟,全片未删减,是近年来少见的原始呈现版。
这一决定本身就已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因为在涉及战争、暴行、活体实验等高度敏感内容时,哪怕是多一秒的画面,都可能触碰到审查底线。
但《731》没有妥协。
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提到,剧组为每一帧镜头查阅大量资料,仅文字档案就超过8000页,影像资料更是高达423小时。
从受害者名单、实验设备图纸,到日军士兵的回忆录,全都做到了有据可查。
这部影片最难拍摄的,不是技术难度,而是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还原真相,不滑向煽情,不回避血腥,又不误导观众。
正因如此,演员姜武在宣传时说:“我们不是演戏,而是承担。”
这份承担,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同胞的纪念,也是对今日世人的一次提问。
2
这部电影的问世,并不容易。
早在2017年,《731》就已经立项。
彼时片名一度引起争议,拍摄计划也多次搁浅。
因为题材特殊、涉及内容高度敏感,加之现实中依旧存在某些试图“洗白”日本侵略史的言论,影片推进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起初,坊间传言它将在2025年7月31日公映。
正是因为“731”这个数字本身便带有特殊含义,许多人期待这一日期成为纪念的开始。
但临近日期,电影却迟迟未放出任何宣传动作,引来外界诸多猜测。
有人说是审核未过,也有人猜可能是画面尺度问题。
网传消息称影片中的部分活体实验、冻伤操作场面过于血腥,已被举报至相关部门。
但事实证明,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官方最终选择将上映时间定在9月18日,这一节点并非随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事变,占领奉天。
此后长达14年的民族苦难就此开启。
这一日,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起点,也是最该被铭记的历史印记。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官媒同步发声支持《731》定档。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真相不能忘,吾辈当自强”——这样的标语不仅出现在宣传海报上,也出现在了无数网友的留言中。
曾有不少人质疑:是否会因为外部压力而让电影妥协?如今的回应无疑是最强有力的回击。
从定档发布起,电影票平台预售页面的想看人数便不断刷新纪录。
截至目前,猫眼平台预约超过442万,灯塔数据也显示有236.6万人在等待观影,合计已超670万。
仅预售开启当天,票房超3900万,影院排片更是占到了惊人的98.9%,影片将采取多制式上映来满足不同需求的观众。
多地影院为此推出“9:18”、“19:31”等纪念时间段场次,许多城市甚至出现了企业集体包场现象,黄金时段一票难求。
一部没有宣传炒作的影片,竟能在全网激起如此强烈反响,背后是观众对于那段历史的愤怒、哀痛与深切的期盼。
3
从南京到哈尔滨,从《南京!南京!》到《731》,中国电影人在一点点撬开历史的伤疤,不是为了揭露,而是为了铭记。
《731》的意义,远不止于一部影片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文化反击,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怼,也是对“精日”言论和伪历史粉饰者的一次警钟。
在电影开拍前的那几年,日方公关团体花费巨资向国际社会推广“洗白版”的侵略史。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政府为掩盖731部队的罪行,累计投入560亿日元,通过出版物、公关公司、历史教材等多个维度进行干预,试图淡化甚至抹除这段历史
这一次,《731》用事实打破沉默。
预告片中,王志文饰演的角色始终不发一言,每一个眼神都如刀刃穿透人心。
他所代表的,是压抑、是无声抗争、是那段历史中无数未被记录下名字的普通人。
演员孙茜被拖走的画面,则让许多女性观众看得潸然泪下,她不是在演一个人,而是在代替无数被侮辱、被伤害、被吞噬却至今无声的历史碎片发声。
李乃文说:“电影的意义,不是让人舒服,而是让人记住。”
他的角色在片中一度因恐惧失控、惊恐失禁,这样的设定并非夸张,它们都是真实存在于731的实验记录之中。
这些画面全部基于完整的史料档案。
从人体冷冻试验、毒气实验、细菌注射,到屠杀、活剖、感染传播……
这些实验并非只出现在战场,影片以实验室、医院、村落为背景,甚至涵盖妇女、儿童与老年人。
在这样真实的背景下,电影没有规避,反而选择正视,是对历史尊严的维护,也是对后人良知的拷问。
如今,电影尚未上映,已有部分极端言论试图抹黑它的意义,甚至对导演、制片人进行网络攻击。
但观众的回应显得更加坚定:你不想看可以不看,但请不要唱衰我们为真相努力的每一秒。
这部电影不是为了票房,不是为了流量,不是为了任何一种娱乐意义上的热度。
它是为了历史,为了那段被抹去的真相,为了每一个曾在黑暗中挣扎却无声逝去的名字。
《731》不是讲故事的电影,是用影像在书写不该遗忘的过去。
结语
也许有人说,历史已经过去,不必再揭伤疤。
但正如一位网友写道:“没有铭记,就没有明天。忘记了伤口的人,终将重蹈覆辙。”
请走进电影院,哪怕一次。为自己,为祖辈,为民族。
也许你会痛苦,会落泪,会难以入眠,但你一定会在那125分钟里,听见那些曾被压抑太久的呐喊。
记住这个名字:《731》。
电影《731》片长125分钟,想看人数超666万,将于9月18日上映——大众新闻•半岛都市报
电影《731》预售票房超3900万,首日排片占比超98.9%,将上映5个2D版本:可选IMAX和杜比视界——荆楚网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