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电影《长安的荔枝》宣布将延长上映至10月17日,成为又一部加入“密钥延期”队伍的影片。此前,《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等多部暑期档电影也已陆续官宣延长放映时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从2月份“一延再延”至6月份,凭借长线放映取得了不俗的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9月8日,电影《长安的荔枝》宣布将延长上映至10月17日,成为又一部加入“密钥延期”队伍的影片。此前,《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等多部暑期档电影也已陆续官宣延长放映时间,春节档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从2月份“一延再延”至6月份,凭借长线放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对于一部电影而言,选择延长放映时间,背后都有哪些考量?
多部影片延长放映时间
“密钥延期”正在成为电影市场的一种新趋势。从春节档到暑期档,多部影片不再满足于原有档期的集中放映,而是通过申请延长密钥,试图挖掘更多市场潜力。
电影《长安的荔枝》由大鹏执导,上映于7月18日,该片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暑期档内取得6.78亿元票房成绩。影片官方发布的密钥延期通知中显示,《长安的荔枝》此前曾于8月18日至9月17日首次延长放映时间,根据片方需求,影片第二次进行全国密钥延期,本次延期密钥期限为9月18日至10月17日,覆盖国庆黄金周。
当下,延长上映似乎已成为许多影片的“标准动作”。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戏台》等影片也相继延长上映,试图抓住暑期尾声的观影需求。倘若将时间线再往前推,春节档电影的“头号选手”《哪吒之魔童闹海》最初于2月份上映,经历4次密钥延期,放映时间一路延至6月,横跨近四个月时间,同期的《唐探1900》《熊出没》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也曾陆续宣布延长上映。
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电影市场的一种新心态:好电影值得更长的放映周期,票房也不应局限于首轮热映。尤其是在重要档期,高质量影片往往因为竞争激烈而无法充分释放票房潜力,延长放映恰好提供了“二次爆发”的机会。
“一延再延”为哪般
所谓“延长放映”“电影延期”,更确切的说法是密钥延期。这是数字放映时代一个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概念。“密钥”本质上是电影数字拷贝的放映许可证书,一种加密授权文件。每家影院必须获得相应密钥,才能放映特定电影,避免了片源提前泄露而被盗版的可能性。以往胶片时代,延长放映需要物理拷贝流转;而数字化后,只需更新密钥即可控制影片的放映期限。
而密钥延期是指电影发行方为延长影片在影院的放映时间,向相关部门申请重新制作数字密钥的过程。济南百丽宫影城总经理董文欣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密钥期限为一个月左右”,覆盖了影片最具热度的上映期。
想要延长放映时间,必须由发行方、制片方与密钥制作单位协商,经国家电影局审批通过后重新制作密钥。一般情况下,片方在原定档期的最后一周内提出延期申请,并通过专门的通道提交至主管单位。延长密钥的申请一旦通过,后端的技术团队会在短时间内重新生成新的密钥文件,并下发至全国影院,影院也会根据新的密钥有效期和票房走势重新排片,由此便完成了续映的技术准备。
密钥延期不仅是时间延长,更是一种市场策略的调整。它让电影放映更加灵活,也为片方提供了更精准的市场控制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延期并非无限制,一般每次延期为一个月,且需电影票房表现达到一定标准方可申请。从管理角度,密钥制度既保护了版权,又实现了放映范围与时间的可控;对影院而言,获得了更丰富的排片选择;对观众来说,则有了更长的观影时间窗口。
一种市场化行为
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院线电影来说,上映时间越长,也意味着吸金的几率越大。一方面,片方希望最大化票房收益,尤其是对于制作成本较高的影片,延长放映意味着更多的回收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影院也乐于保留热门影片,保证上座率稳定。
董文欣以《F1:狂飙飞车》为例,进一步解释了“密钥延期”背后的动因。该片于今年6月底上映,凭借精良的制作与叙事,一跃成为影史全球总票房最高的体育电影,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优异成绩。“到现在《F1:狂飙飞车》还在上映,影片的中国票房已经慢慢涨到了4.35亿元。票房好,有观众愿意观看,影院也有排片需求,延期顺理成章,这就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从市场规律看,密钥延期是电影产品生命周期的自然延伸。就像畅销书会多次再版,热门歌曲会长久传唱,优秀电影也理应获得更长的放映时间。《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取得154.46亿元票房,其中春节档期间票房为48.39亿元,延期期间收获的票房占比不小。
对于口碑良好但排片受限的影片,延期更是“雪中送炭”。《罗小黑战记2》通过延期,改变了以往“一日游”式的短期放映模式,票房成功突破5亿元大关,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又一成功案例。
然而,密钥延期并非万能灵药。影片本身质量仍是决定因素,缺乏观众基础的电影即使延期也难以扭转局面。同时,过度依赖延期可能影响新片上映空间,需要市场整体协调。
密钥延期的常态化表明,中国电影行业正从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管理,从依赖短期爆款转向培育长线价值。董文欣介绍,“国外的文艺院线,优秀作品一上就是一年,这很正常。我们前段时间呈现的2025香港电影展映活动中,其中的一部影片《香港四径大步走》最初上映于2024年,目前已经放映将近一年时间了,票房累计突破千万大关。”影片选择延长上映,不仅仅是在争取更多票房,更是在与时间赛跑,等待那些“慢热”的观众,等待口碑的持续发酵——这或许正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侧影。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