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伤痛无法被岁月抚平,有些真相必须被反复铭记。电影《731》用十一年用心打磨,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恶史实以影像形式呈现于银幕,不仅是对历史的郑重回应,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警示与追问。
有些伤痛无法被岁月抚平,有些真相必须被反复铭记。电影《731》用十一年用心打磨,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恶史实以影像形式呈现于银幕,不仅是对历史的郑重回应,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警示与追问。
这部定档于9月18日的作品,将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直面历史深渊的窗口。
《731》的创作根基深植于海量历史文献。导演团队历时数年梳理八千页解密报告、四百余小时原队员供述影像,将零散的文字与碎片化的证词拼凑成完整的罪恶图谱。
从实验器具的规格到受害者衣物的的设计概念,从真实还原的火车车厢的重量再到建筑结构的细节,均经过专家反复考证。更令人动容的是,为还原真实场景,许多能一比一复刻的物件就专门请专家做,甚至还申请借用部分七三一事件中遗留的真实文物,这些承载着血泪的物件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纽带。
导演赵林山对历史真实性的执着贯穿创作全程。面对日本当地对石井四郎的推崇的言论,顶着压力赴日实地调研的他深深的被刺痛了,但越是如此,他越发坚定,终于,他的诚意与恒心换来了各方支持。
这种“较真”态度延伸至拍摄现场,他特意邀请了七三一罪证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金成民——金馆长。从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任何细微偏差都会被历史顾问金成民当场指出并要求整改。,金馆长二十七年间三十余次赴日取证,走访百余名受害者家属,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为影片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历史根基。
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二战中最黑暗的秘密之一。由于《日内瓦公约》的禁令,其细菌实验与人体活体解剖均在极端保密下进行,战败前更被系统性销毁证据。战后,石井四郎通过向美国提供研究数据逃脱审判,日本官方则长期否认这段历史,导致国际社会对七三一部队的认知远低于纳粹集中营。电影《731》的诞生,正是要填补这一历史认知的空白。
《731》的创作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坚持与担当的故事。由于题材的特殊,这部电影从开始就不被看好,后续也需要面临巨大的筹备工作,每一个难关都考验着创作者的初心。赵林山团队用十一年时间让更多人看到:真正的历史题材电影,是承载民族记忆、捍卫人类良知的载体,其价值也超出了电影本身。
影片上映,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这一日期选择绝非偶然,它提醒着当代人:历史从未远去,伤痛不容遗忘。当观众走出影院,那些银幕上的画面或许会逐渐模糊,但电影传递的警示必将长存——唯有正视过去的罪恶,才能避免未来的悲剧;唯有守护历史的真相,才能捍卫文明的尊严。
《731》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创作者的赤诚,也映照出每个观众面对历史时的态度。9月18日,当灯光熄灭、银幕亮起,这段被尘封的往事终将以最庄重的姿态,叩击每位国人的心灵。
来源:愚记谈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