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狼京的倒掉---当民族主义爽感成为最赚钱的商品时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0:53 4

摘要:2025年暑期,他投资并客串的《再见,坏蛋》上映6天仅收26.7万元,被迫撤档,与他此前《战狼2》56亿、《长津湖》《流浪地球》系列300亿+的纪录形成刺眼反差,被舆论视为“票房毒药”正式坐实。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突然有一天变成了爱g者,大喊爱g无罪.

他突然成了国产电影历史票房冠军,他开始抨击他自己预设的人们对他的电影的批评.

大批大批的人们开始战狼狂吠.

中了京子毒的脑残们,应该就是买辛巴的产品,看雨姐的视频,最后只能吃拼好饭的人.

但是突然,事情变化了起来.

2025年暑期,他投资并客串的《再见,坏蛋》上映6天仅收26.7万元,被迫撤档,与他此前《战狼2》56亿、《长津湖》《流浪地球》系列300亿+的纪录形成刺眼反差,被舆论视为“票房毒药”正式坐实。

观众认为他把“爱g”当成可复制的票房公式,从《战狼》到《长津湖》同类型重复,产生审美疲劳;加上现实中被拍到使用苹果手机、穿进口品牌,与银幕形象反差强烈,引发“双面人”质疑。

路演采访中的排比句“我跳过楼、让坦克压过、差点死过……”被剪成短视频疯传,网友嘲笑其“爹味十足”“自我陶醉”;综艺节目里对妻子谢楠的冷漠、大男子式互动也被翻出,导致“厌女”标签登上热搜。

“任何一个美国商业大片,一个人干掉一个师、几千人,毫发无伤,你们觉得是成功的、是英雄;我一个中国退伍兵,打十几个雇佣兵没死就不行?——贱不贱呐!

京子对电影的理解就是“如何把战争拍成节日焰火”当民族主义爽感成为最赚钱的商品时,深度本身就变成了票房毒药。

当然,他的水平也拍不出有一点深度的电影, 因为到现在,他都觉得自己是满人贵族,西直门还有他们家的宅子,他还想要回去.

但实际上,观众们从来都是爱g的,没人讨厌爱g.

讨厌的是把爱g当流量密码、把爱g当免责金牌、把爱g当个人垄断资产。

京子的口碑反噬,本质上就是一次爱国营销过载后的情绪反弹:

1. 银幕内外强行绑定

角色里“犯我中华虽远必诛”,角色外“我用国货我自豪”,结果线下被拍到用iPhone、穿Lululemon,观众瞬间产生**“你拿我当韭菜,却给自己开进口小灶”**的受骗感。

2. 叙事套路可复制、可预期

从《战狼》1到2,故事母题一律是“中国硬汉痛击外敌”,观众第一次燃,第二次热,第三次就开始怀疑:

“我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在被上课?”

当情绪变成任务,热血就变尬燃。

3. 言论端出现“爹味”与“双标”

公开场合把受伤经历排比成“爱g作文”,一句"我就怼"等于把观众摁头共情;

同时,妻子在综艺里一句“他从不干家务”又被剪成“大男子现场”,**“对外爱g、对内不爱家”**的反差直接引爆女性观众群体。

4. 市场端出现“反噬临界点”

当票房一路狂飙时,这些矛盾被成绩掩盖;一旦新片扑街,所有旧账会被瞬间翻出来算总账——

“原来你不是爱g,你是爱票房;不是硬汉,是硬营销。”

所以,观众反感的从来不是“爱g”本身,而是**把爱g做成一门只涨不赔的垄断生意**。

真正的爱g叙事,需要**真诚、分寸、多样性**,而不是**口号化、套路化、神圣化**。

当“爱g”变成一个人或一个类型的私产,它就离被群众讨厌不远了——京子的倒掉就是最新一例。

不要把一个演员和军人划等号,尤其在他拿这个获取了大量个人利益的时候

来源:儒雅的土拨鼠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