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4月,以“红旗渠”为主题的舞蹈微电影《我要把水打回来》走红各大视频平台,让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马超群和他带领的“10”后们再次“出圈”。作为体育教师,他打破了“只会带操喊口令”的刻板印象,将教学、艺术与育人融合,成为学生口中“会拍电影的宝藏老师”。他从来不是
今年4月,以“红旗渠”为主题的舞蹈微电影《我要把水打回来》走红各大视频平台,让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师马超群和他带领的“10”后们再次“出圈”。作为体育教师,他打破了“只会带操喊口令”的刻板印象,将教学、艺术与育人融合,成为学生口中“会拍电影的宝藏老师”。他从来不是刻意追热点的“网红”,而是把专业焊在底色里,用创新激活教育的实践者。
马超群的自信源于深厚的专业功底。他深耕啦啦操教学多年,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是学生训练时最直观的“标杆”。更难得的是,他懂得如何把“专业”变成学生能接住的“阶梯”,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啦啦操队成绩斐然,斩获了数十个国内外奖项。
马超群的跨界学习力令我印象深刻,就像块永不自满的海绵,吸的全是服务教学的真东西。他从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而是大胆跨界,积极学习拍摄、剪辑、导演等多项技能,成功从体育教师转型为“全能创作者”。他学习这些技能不是“不务正业”,而是用更丰富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最打动我的是马超群独树一帜的创新力。他的创新不是“为了不一样而创新”,而是把啦啦操变成串联知识、情感、成长的纽带,让单调的训练变成能学知识、藏故事、传力量的“教育现场”。从反对校园霸凌的舞蹈视频,到致敬戍边烈士的微电影;从弘扬青年爱国情怀的作品,到倡导清廉文化的创意短片,每一个题材都紧扣时代主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共鸣。
有人问,马超群算不算“教育网红”?在我看来,他从没想过“红”,而是始终聚焦“让学生更爱学、更敢闯”:学生记不住动作,他用视频当“活课本”;学生训练没动力,他写歌编故事当“加油站”;想让更多人看见学生的努力,他用不同题材搭展示台……他身上最珍贵的是新时代教师的“破界思维”——不被“体育教师只教体育”的标签束缚,把对学生的爱化作一个个具体、鲜活、有温度的行动。这样的教师无须刻意“破圈”,早已用实力在教育土壤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