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的影院里,既有家长带着孩子为《浪浪山小妖怪》的治愈剧情欢笑,也有影迷为《捕风追影》的动作戏呐喊,更有满场观众为《南京照相馆》的历史厚重感落泪……这样的场景,贯穿了今年整个电影暑期档。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31日,暑期档总票房达119.66
图: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蔚
盛夏的影院里,既有家长带着孩子为《浪浪山小妖怪》的治愈剧情欢笑,也有影迷为《捕风追影》的动作戏呐喊,更有满场观众为《南京照相馆》的历史厚重感落泪……这样的场景,贯穿了今年整个电影暑期档。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31日,暑期档总票房达119.66亿元,同比微增2.76%;观影人数攀升至3.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75%;国产影片以76.21%的票房占比占据主导。观众观影需求的悄然迭代、影片题材的多元突破,为电影市场从“流量驱动”向“品质突围”指明新方向。
多元题材百花齐放
“今年暑期档好电影很多,《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我都看了,每一部都让人回味无穷。”在北京工作的周洋对记者说,今年暑期档电影的丰富题材让她多次走进电影院,甚至有的影片还和朋友们“二刷”。
从票房数据来看,今年暑期档表现亮眼。国家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票房前五名影片分别为《南京照相馆》28.9亿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捕风追影》8.79亿元、《长安的荔枝》6.78亿元和《侏罗纪世界:重生》5.67亿元。截至8月31日,2025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含海外)突破400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总票房392.3亿元、观影人数超9.09亿人次,均超去年同期。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精品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闫少非表示,暑期档作为全年周期最长的电影档期,备受业界及观众关注。今年暑期档共有超160部影片上映,涵盖历史、悬疑、动作、喜剧、动画、科幻等类型,全方位覆盖不同年龄层观众,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剧情片《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南京大屠杀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受观众欢迎,截至9月4日总票房已达29.16亿元,打破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该片不仅在国内市场火爆,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上映后,也引发了海外观众的广泛共鸣。
在北京石景山万达影院,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观影。张女士对记者说:“想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影片里普通中国人的抗争让人动容,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南京照相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影片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呈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非常震撼。”北京观众小李表示。
另外,暑期档动画电影也大放异彩,《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4.55亿元,刷新了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其国风水墨画风与现代职场哲学的融合,吸引了全年龄段观众。“被浪浪山小妖怪们的奋斗故事所打动,既治愈又有现实共鸣。”大学生小李表示。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延续了前作风格,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和二次元观众,票房也超过4.9亿元。
创近10年口碑最佳暑期档
今年暑期档堪称近10年“口碑最佳的暑期档”,记者查询发现,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7部豆瓣评分超7.5分,4部超8.5分。其中,《南京照相馆》豆瓣评分从开分的8.5分升至8.7分,首周末票房达3.16亿元,次周末票房达6.09亿元。《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等影片也出现次周末票房高于首周末的情况,靠口碑实现了票房大幅增长。
观众刘先生对记者说:“现在电影营销套路多,我通常会等上映一段时间后,口碑稳定了再决定看不看,《南京照相馆》大家都说好,我去看了果然没失望。”
“今年暑期档的数据非常亮眼,对于预测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趋势而言,很有参考意义。”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记者表示,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地位,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7部是国产电影;赢得电影票房的关键就是口碑,观众的消费习惯日益趋于理性;观众结构多元化的特征显著,过去电影的受众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如今消费群体已拓展至35至60岁和14岁以下人群,这一变化对电影题材选择、产品类型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向,促使电影创作朝着覆盖全年龄层受众的方向迈进。
“今年暑期档电影的口碑与票房规模呈高度正相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观众在电影消费决策方面愈发理性,高口碑正在成为实现高票房的关键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指出,今年暑期票房的表现反映了观众对电影品质要求的提升。“观众不再轻易被营销左右,在此趋势下,电影创作者必须回归内容本身,用心打磨作品,才能赢得市场。”
创新运营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尽管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成绩斐然,但仍面临着亟待应对的挑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文化数字化实践中心主任靳斌对记者表示,当前电影市场存在内容供给质量与结构失衡、头部影片缺失、创新不足以及外部娱乐形式分流冲击等问题。另外,过分依赖档期导致的档期内卷与日常供给的失衡,以及部分影片营销不力等因素也影响了电影市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积极开展“电影+”创新运营模式,以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如《长安的荔枝》上映时,广东开展“买电影票送荔枝”活动,带动地方农产品销售。一些地方还推出“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电影品美食”等活动,观众凭电影票根可享餐饮、游玩优惠。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当天,周边衍生品销售额破700万元。上海影城设置的《浪浪山小妖怪》主题餐厅、打卡点人潮涌动。“看完电影还能来主题餐厅感受氛围,买些周边,体验更丰富了。”消费者王女士表示。
张毅指出,从今年暑期档的市场状况来看,电影产业链的延伸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方式。“不仅是暑期档,今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的融合发展浪潮和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探索成果尤为突出,比如电影+文旅+零售等,行业重心从单一的票房收入转向长线IP运营,拓宽了电影产业链条,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张毅表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