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娱乐与海浪电影周联合主办海纳圆桌论坛 探索华语电影的出海与共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46 1

摘要:9月4日,由大麦娱乐与海浪电影周联合主办的海纳圆桌论坛于阿那亚蜂巢剧场举行。大麦娱乐总裁李捷担任嘉宾主持,杨子、曾国祥、瞿友宁、曾英庭、王悦、黄琼逸等先锋电影人齐聚蜂巢剧场,论坛围绕“华语电影的出海与共生”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9月4日,由大麦娱乐与海浪电影周联合主办的海纳圆桌论坛于阿那亚蜂巢剧场举行。大麦娱乐总裁李捷担任嘉宾主持,杨子、曾国祥、瞿友宁、曾英庭、王悦、黄琼逸等先锋电影人齐聚蜂巢剧场,论坛围绕“华语电影的出海与共生”主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创作共振:立足本土,捕捉普世情感

“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下称“海纳计划”)旨在面向全球寻找兼具本土视野和国际学习实践背景的青年导演。李捷介绍到,“‘海纳计划’的总导师是张艺谋、黄建新和江志强三位前辈。我们希望通过大师班、进剧组等形式,为青年导演提供更多一线实践机会。同时,我们也会通过 ‘海纳圆桌论坛’,针对特定议题,定期进行青年导演面对面的交流。”

论坛伊始,李捷提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电影作品在过去不同的年代分别引领了亚洲电影的浪潮。在这个全球化和流媒体深度交织的时代,华语内容正迎来⾛向更广阔亚洲市场的全新机遇。但如何让“华流”真正涌动,始终是华语电影人需要面对的课题。

暑期档黑马作品《捕风追影》目前正在热映。谈及类型片创作,导演杨子认为类型片的核心是满足观众基础的人性需求。就警匪题材而言,创作时可从人物设定、主题呼应、文化符号输出等方面入手,在观众看懂的基础上融入本土文化,提炼加分项。

电影《追缉》导演曾英庭表示,罪案题材创作中,除案件真相,也要关注犯罪者、执法者、受害者的内心变化,在制度差异引发的冲突里探索人性,挖掘独特文化视角。

曾国祥导演结合《少年的你》在亚洲的票房成功表示,在东亚地区高压教育环境下,霸凌现象的普遍性让影片引发了广泛共鸣。他强调,创作者需在满足本土观众需求的同时,融入普世价值观,才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作品。

瞿友宁导演深耕青春爱情题材多年,其作品《难哄》登顶奈飞全球单日榜第六名。他提出,创作中需聚焦全世界共通的情感,比如爱情里“被好好对待”的需求,同时注重镜头语言、服化道等细节打磨,让观众反复品味仍有新发现。

A24国际部主任王悦以《瞬息全宇宙》为例,指出该片看似脑洞大开,实则围绕母女情展开,亲情永远是宇宙共通点。电影人要寻找的是把语言隔阂打通的方式。

黄琼逸导演分享了不同类型片的剪辑思路。《爱情神话》作为散文诗式群像戏,剪辑时尊重影片本身节奏,保留演员松弛表演;《怒潮》这类强情节动作片,虽节奏快,但仍以人物情感为核心,用升格镜头放大情绪。她强调,剪辑是后期“查漏补缺”。

薪火相传:多维度助力青年导演成长

针对青年导演的培养,嘉宾们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建议。

三度与大麦娱乐合作的杨子导演分享了自己从《宠爱》到《龙马精神》再到《捕风追影》不断突破的心路历程。他表示,尊重观众不是迎合喜好,而是倾听“差评”,避免“明知故错”。

曾国祥导演表示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工作,青年导演应多尝试不同岗位,既能全面了解电影制作,理解各部门困难,提升沟通能力,也能在过程中认清自身定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瞿友宁导演分享了自己作为资深监制时的考量。他表示,在选择青年导演时,会关注其对“创作目的、目标观众、与资深导演差异”的思考。他鼓励青年导演发挥年轻优势,敢于试错、创新,不要盲目追逐成功模式,用独特电影语言展现自我。

曾英庭导演结合自身作品参展经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展中的观众互动能为创作带来新灵感,帮助创作者检验故事传递效果,拓宽视野。

王悦表示,公司不拘泥于导演科班背景,更看重创意能力。有一个19岁的导演凭借Youtube上的作品获得了A24的投资就是例证,青年导演不要等,要持续创作。

黄琼逸导演从香港剧组学徒起步,历经剪辑助理、剪辑师等岗位,积累了丰富经验。她认为大麦娱乐发起的海纳计划为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试错与被看到的机会。自己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在“海纳计划”的支持下,推出自己的长片作品,接受市场的检验。

此次海纳圆桌论坛汇聚了华语电影世界杰出的创作者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先锋力量,交流中不仅有灵感的碰撞,更共享了极具实操性的经验与路径。依托电影从业者的集体努力,才能绘制出⼀张指引华语电影再次走向世界的路线图。

来源:犀牛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