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一点,《神探》里刘青云蹲在垃圾桶旁啃纸,吓得我直接把外卖扔了。
“为什么现在的新悬疑片越来越吓不到人?
”
凌晨一点,《神探》里刘青云蹲在垃圾桶旁啃纸,吓得我直接把外卖扔了。
下一秒手机推送:国产新片又上热搜,号称“午夜惊魂”,结果预告片里全是绿幕血浆。
同一天,哈尔滨零下二十度,廖凡在《白日焰火》的雪地里抽烟,烟灰掉在冰面,像一声闷响。
先说案子背景吧。
1990年代香港,一名现役警察拔枪连开十几发,第二天报纸标题写着“魔警”。
这不是电影,是真事。
杜琪峰把案发那条窄巷原封不动搬进镜头,路灯昏黄,墙上还有霉斑。
他把凶手的心理病切成七个人格,直接拍成七个演员站在同一张桌子上争吵——我第一次看见精神分裂居然能这么“实打实”。
再跳去东北。1999年哈尔滨,碎尸案破了五年没线索。
刁亦男没拍碎尸,只拍廖凡蹲在冰滑梯下,用一根树枝比划着:“人在这里被分成五袋,袋子用洗衣机甩干,滴水不流。
”零下三十度的冷透过屏幕钻进骨头里,比任何特写都瘆人。
没有血浆,就几片黑雪,洗衣机转动的轰鸣比尖叫更绝望。
这两部片为啥能成?
1.剧本敢直接怼真事,真到你能查到卷宗号。
2.演员真的去混进人群:刘青云跑去青山医院跟着精神病人排队打饭;廖凡在哈西派出所蹲了俩月,学民警怎么搓手取暖。
3.场景全是日常最脏最破的地方:旧冰场、洗衣店后面的锅炉房、警署后门堆纸箱的楼梯间。
观众一看,“这我家楼下嘛”,恐惧感直接贴脸。
对比今天的悬疑片:
预算砸在CG血浆,演员脸磨得连毛孔都看不见。
剧情靠反转硬拗,一反转观众就来弹幕“就这?
”
一句话给同行:别花几千万做血浆,用五百块买桶真血,放进真实冷巷,比啥特效都吓人。
电影吓人靠的不是技术,是让观众发现自己也可能变成那个人。
来源:飞哥侃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