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先生》“现身”珠影电影沙龙:观众多刷现“彩蛋”,主创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5:46 2

摘要:刷到《坪石先生》四次放映的新闻,我脑子嗡的一声:一部小众岭南历史片,居然场场加椅子?2024年4月底,广州4K电影创作中心的小厅被观众蹲满,一个讲抗战流亡大学故事的冷门片子,把广州老中青年吸到反复打卡,到底图啥。

刷到《坪石先生》四次放映的新闻,我脑子嗡的一声:一部小众岭南历史片,居然场场加椅子?2024年4月底,广州4K电影创作中心的小厅被观众蹲满,一个讲抗战流亡大学故事的冷门片子,把广州老中青年吸到反复打卡,到底图啥。

我原本也以为不过是官方办展映,结果点开朋友圈,一个博士师姐连刷三回,当场在厅里哭成水龙头;美院的朋友第四次看完发图,说最后“月下画梅”那五分钟把她彻底捶成浆糊。

她截图一段黄际遇对女儿说的话:我们读书做人,不是求富贵,是求心安。

她打字的手还在抖,“这哪是台词,分明是80年前老先生隔着尘埃递的纸条”。

我去补了片,两小时里没一个流量脸,但所有细节像钉子一颗一颗往心里敲。

导演甘小二毫不回避惨:剧组穷得叮当,场景全考据,连群众演员穿的补丁都必须对得上那年那月的布票颜色。

制片人李竞算笔账:搭一条旧粤汉铁路站台,钱就烧掉七位数。

钱没处借,只能靠“书生气”硬顶。

电影里,真正打动人的也从来不是大场面。

最狠的是那把破伞——黄际遇举的伞布开裂,伞骨生锈,他女儿拎着两只狮头鹅当嫁妆,乱世里连活禽都带不走,最后只好把鹅送给伤兵充饥。

旁边老太太在影厅里小声说:当年我家也送过鹅,换了一针药棉。

那一秒,历史的灰尘落在每个人肩头,分量刚好呛人。

三次观后感里,有个男生说得轻:第一次觉得画面好看;第二次看出人物纠葛;第三次索性把片当私人日记,看到黄际遇在月夜画梅,旁边冼玉清叹一句“今夜平安,无诗无酒,岂不辜负”,忽然就懂了,什么叫“本自具足”。

人没房没车没退路,只靠一支笔也能把心安放。

那一幕没台词,只有月光和纸上的倒影,却比任何炮火都响。

广州观众的热情,说白了就是借一场戏给灵魂找位置。

当下大家困在格子间卷破头,突然在银幕里看见一群教书先生,背着书箱躲轰炸照样开讲堂,心被烫出一个洞——原来人可以这么活。

散场灯亮那刻,我听见后面两个高中生小声嘀咕:我想考历史系了,行吗?

妈妈没回,只轻轻嗯了一句。

片子没讲成功学,却给出了最硬气的答案:读书不为赢别人,只为了不弄丢自己。

来源:安安电影剪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