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了,剧情不忌讳尺度,集结半个演艺圈戏骨,这片拍出了国产片底气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20:40 1

摘要:看完了《731》的预告,只有一个想法,这部电影能不能全球上映?

文 | 木然

编辑 | 三元

看完了《731》的预告,只有一个想法,这部电影能不能全球上映?

日本人的暴行,就该被全世界都记住。

继《南京照相馆》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后,《731》将于9月18日上映。

这部让观众等到没脾气的电影,终于进入正式宣传的阶段了。

单单是最新预告,点赞就突破280万人,可见虽然等的时间很长,但大家对《731》的期待丝毫不减。

原本还担心《731》为了过审,会降低尺度。

但新预告让人一下子就安心了。

终于有一部电影,把当年日本人泯灭人性的恶毒行径给拍出来了。

新预告中的第一幕,讽刺意味拉满。

日本人宣传着天皇亲善,但下一秒却是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日本人,一脚踹翻了蹲在地上的中国人。

随后切入正题,在预告中出现了许多日本人做人体实验的场景。

比如专门设立的实验室。

比如排成排的实验者,要么赤裸上身,要么露出溃败腐烂的伤口。

再比如活活烧死的人。

以及他们让实验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臂上的肉被剥下,露出骨头。

还有在数十秒内,就被零下196度的液氮活活冻死的人。

而被电击,当日本兵训练的活靶子,已经是电影中很常规的画面了。

也正是因为看完了这一版预告,当镜头中出现穿着白色实验服的日本人时,恍惚间觉得,他们就像是索命的厉鬼。

没有呼吸,没有灵魂,冰冷的看着中国人被害。

不足一分钟的预告信息量拉满,但这显然只是将冰山一角展现给了观众。

结合影片放出的导演特辑,可以肯定的是,大家最期待的这两点,《731》都做到了。

其一,尊重史实。

731部队是真实存在的日本军队,以人体实验和细菌战为主。

而影片呈现的这段历史,也是国人真实经历的。

正如导演所说,“731最开始是一个人的记忆,到一群人的记忆,从一个城市的记忆到一个国家的记忆,未来我们一定要让它成为全世界的记忆。

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尊重事实,让电影呈现出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为此主创团队到日本去取证,剧本、道具拍摄后期等都严格按照历史的来。

一是查阅了8000页解密的731部队报告和423小时原队员的供述影像。

二是在道具层面上,尽可能的还原。

比如日本人喝酒的酒器,都找来真实的文物进行测量翻膜:

比如电影中出现的机枪也是历史文物,在墙上还能看到日本生产的钢标;

再比如影片中出现的火车,同样是文物,光是运输就用了一天一夜。

不仅如此,影片还找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馆长,担任历史顾问,不断的在拍摄过程以及剧本架构层面,找到不符合史实的地方。

只有尊重了历史才让人信服,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日军的暴行。

其二,还原真相。

《731》上映难度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尺度。

单单是从许多文字描绘,就能感受到日军的人体实验呈现难度有多么高。

比如拿妇女儿童做实验,在他们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活体解剖,如何呈现才能既还原当时的状况,又能保证过审呢?

但即便是这种难解的实际困难,《731》还是决定还原真相。

预告中日本兵抓着血淋淋的心脏,举着刚出生的婴儿,都看的人头皮发麻。

也因为尺度太大,电影从海报到预告片,都特别注明“未满18周岁谨慎选择观看。”

对于《731》来说,大尺度是刚需。

历史有据可靠,尺度又能保证还原度,《731》没有不爆的理由。

731部队对中国百姓进行人体试验,可想而知,他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恐惧和痛苦。

想要演出当时中国百姓的状态,必得是实力派才能演到位。

第一位,姜武。

预告中,姜武有一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他满脸满手都是血,紧闭双眼,身体绷紧缩成一团。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他的害怕和绝望。

而另一个镜头中,他穿着写有编号的衣服被关了起来,他的眼神迷茫,神情紧张,处于一种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的防御状态下。

虽然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但他还是演出了被做人体实验之前和之后的两种状态。

姜武本就是公认的实力派戏骨,演技必然不在话下。

第二位,王志文。

什么角色都能轻松驾驭的王志文,少见的在这部影片里,演了一个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中年男。

这与他先前演绎角色时,浑身散发出来的儒雅书卷气截然不同。

但王志文饰演的这一角色,看起来并不只有恐惧,相反,预告中的他眼神如炬,仿佛在计划着什么。

这很可能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物。

第三位,李乃文。

知道李乃文综艺感强,演技好。

但没想到,如今晋升为综艺咖的他出现在电影里,完全不会因为被观众了解了他本人真实的样子而感到出戏。

预告中,他饰演的被实验者哭着尿失禁,眼神中的恐惧盖不住,同时又带着几分被吓尿了的窘迫。

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汉子,就这样被日本人折磨的不成样子,对于731部队的恨更浓了。

第四位,孙茜。

印象中的孙茜,还是《甄嬛传》里善解人意,又很有智慧的槿汐。

但在这部电影里,她成了日本人手里的实验品。

预告中,她看到眼前的一幕,震惊的挣扎,但很快就被日本人捂住了口鼻,强行拖走。

可想而知,她接下来会遭遇什么。

有这些演员在,也能让《731》再多一份真实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31》从定项到如今正式定档,耗时11年之久。

而让导演赵林山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是他曾在取证过程中,采访石井四郎(731部队创建者)的墓,他的亲人对导演说:

“你们为什么总找我们的阁下问这样的事情,说挨打的人都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

而导演当时的感受是,“我又被侵略了一次。”

正如日本网民提到731部队时,并没有批判他们的恶行,而是认为正是731部队当年做的那些实验,推动了日本医学的发展。

他们的后代,仍然将那些被残忍杀害的中国人当成实验品。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铭记这段历史。

而《731》的特殊性,也让这部电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此细心打磨11年,中途经历了各种困境,才最终决定上映。

好电影往往传播力度更大,影响更深远,所以想要让731部队的恶行成为世界的记忆,《731》必须把拍好。

结语

其实,《731》拖了这么久才上映,并非如网上传言电影没拍,或是导演遭到死亡威胁等。

而是电影本身制作难度大,过审难度大,想要正式跟观众见面的确没那么容易。

如今看来,该保留的地方都得以保留,也做到了尊重历史,换了一波演员后,演技水准也并没有下降。

这样的《731》,的确可以称得上精品了。

我们都记住了南京大屠杀,如今又会有更多人记住731部队的行径。

日本人,准备好瑟瑟发抖了吗?

·

来源:老炮话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