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被怒斥是R级片,日本少佐女军官成为黑子的吐槽点:历史查无此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42 2

摘要:电影《731》的预告片那叫一个震撼,就短短 55 秒,却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悲痛、胆寒一股脑儿涌上心头。咱光看这预告片,都能想象到当年侵华日军 731 部队在中国犯下的那些罄竹难书的暴行,简直是天理难容。

电影《731》的预告片那叫一个震撼,就短短 55 秒,却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悲痛、胆寒一股脑儿涌上心头。咱光看这预告片,都能想象到当年侵华日军 731 部队在中国犯下的那些罄竹难书的暴行,简直是天理难容。

这段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得刻在骨子里,忘啥都不能忘了这血海深仇,毕竟忘记历史,那跟背叛没啥两样!

可谁能想到,预告片刚出,那些个黑子就坐不住了,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开始上蹿下跳找事儿。

就说 9 月 5 号,某书有个博主跳出来,那叫一个义愤填膺,张嘴就怒斥《731》是 R 级片,还揪着电影里一个日本少佐女军官不放,非说这角色是对历史最大的侮辱。

评论区有网友弱弱地问了句:“高桥加代是真的吗?” 这博主倒好,斩钉截铁地回复:“没有此人,中日两边都查不到,就营销号在那瞎扯。”

您瞅瞅,这黑子找争议点的本事,那可真是 “一绝”,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能跟发现新大陆似的,各种放大,各种歪曲。

咱就说,这《731》电影的创作团队,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导演赵林山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前前后后筹备了八年,花了两年时间查阅了超过百万字的文献资料,什么哈尔滨图书馆藏的 731 部队原始实验报告、幸存者的口述实录,还有国际军事法庭的庭审记录,全都翻了个底儿朝天。

剧组还专门请来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当历史顾问,就为了保证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金馆长那可是研究细菌战 31 年的专家,他说了,电影里的实验器械、档案文件,都得能在罪证陈列馆找到对应的实物。

就拿姜武饰演的劳工领袖用的铁锹来说,那形制跟 1943 年哈尔滨平房区出土的劳工工具一模一样,这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电影里的角色,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都是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创作出来的。就说王志文饰演的日本军医,那角色多复杂啊,双手沾满鲜血,可又尚存一丝良知。

王志文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又是研究东京医科大学保存的军医日记,模仿日本军人的发声方式,又是跟心理医生合作,构建角色在体制化暴力下道德崩溃的模型。

在 “活体解剖伦理冲突” 那场戏里,他用手术刀在受害者胸前划出不致命的解剖线,这细节可是源自真实军医三友一男的忏悔录。王志文通过颤抖的持刀手、空洞的眼神、嘴角肌肉的微抽搐,把角色内心的撕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哪是在演戏,简直是把角色的灵魂都给演活了。

还有姜武饰演的劳工领袖,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短期内减重 15 公斤,肋骨都根根分明了。他还专门学习东北方言里的 “劳工黑话”,在片场坚持只吃半饱、赤脚行走,就为了保持角色的状态。

在 “暴动夜” 那场戏里,他带着囚徒用粪叉对抗日军,导演用手持摄影和慢动作结合,把他布满老茧的手掌、飞溅的泥点和天空的血色月亮拍在一起,那画面,冲击力十足,让人看了热血沸腾又满心悲愤。

回过头来再说说这个被黑子揪住不放的日本少佐女军官高桥加代。

咱先不说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具体的人,就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这角色的存在是为了丰富剧情,展现 731 部队内部的复杂关系和人性的多面性。

电影可不是简单地还原历史事件,它还得通过艺术加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的红衣女孩,那也是艺术创作出来的角色,但她代表了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高桥加代这个角色,说不定也是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呢。

再看看黑子们的逻辑,简直是漏洞百出。他们就因为中日两边的资料里没查到这个名字,就断定这角色是对历史的侮辱,这不是瞎扯嘛。

历史资料能涵盖所有的人和事吗?731 部队当年做了那么多惨无人道的事儿,很多细节都被他们刻意隐瞒销毁了,咱现在能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而且,电影创作本来就有一定的虚构空间,只要大的历史框架和事件是真实的,就不能说它是在歪曲历史。

再往前倒腾倒腾,前段时间复旦大学教师沈逸炮轰老梁的事儿,大家还记得吧?老梁在之前的视频里说《南京照相馆》存在问题,很快的复旦教授沈逸老师站出来批判他,那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咱可不能让这种歪曲历史的言论到处传播。

电影《731》的存在,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和反思。它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731 部队的罪行,唤起大家对和平的珍惜。

咱不能让那些黑子的言论影响了这部电影的价值,更不能让他们歪曲历史的行为得逞。咱们得睁大眼睛,看清历史的真相,记住这段血与泪的历史,让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