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威尼斯“封后”影片,有在东莞取景!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1:06 3

摘要:第一反应不是“哇国际大奖”,而是“石龙客运站?

东莞人刷手机刷到这条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哇国际大奖”,而是“石龙客运站?

天桥?

我天天路过!

辛芷蕾拿威尼斯影后那天,朋友圈没几个人聊演技,全在猜电影里那个灰扑扑的公交站是不是自己等过车的那一间。

答案很干脆:就是石龙客运站,2001年建的,铁皮顶子一抬头就能看见。

导演把最后一场戏放在那儿,镜头扫过天桥,东莞人秒懂——那地方送别比拥抱多,行李箱轮子滚过地面的声音,一听就是“再见”。

《日掛中天》听着像古装剧,其实是讲一对旧情人七年后再见,把当年没说完的话一次性倒干净。

片名偷了粤剧《紫钗记》里一句唱词,挺土的,但土得贴切——吵完闹完,太阳照常升起,人还得继续过日子。

东莞这两年在剧组眼里像开了滤镜。

易烊千玺在石龙骑楼下拍《奇迹·笨小孩》,灰墙青苔一遮,直接变回九十年代的华强北;贾玲跑到南岸公园夜跑,《热辣滚烫》里那盏昏黄路灯,本地人一看就认出来是沿江西路的老灯杆。

剧组省布景钱,东莞人白捡回忆杀。

最夸张的是《奇遇》,一口气跑了九个镇街,厚街的祠堂、道滘的码头、松山湖的玻璃写字楼,全剪进同一部片。

看完电影,隔壁阿姨说:“原来我买菜经过的巷子,也能上大屏。

石龙镇最占便宜。

清末骑楼、老铁路桥、新盖的公寓楼挤在同一条街上,镜头从左摇到右,像把一百年时间折叠成三秒。

剧组爱死这种“不用特效就能穿越”的便宜景。

东莞人以前自嘲“只会造手机”,现在发现自家门口能拍古装、拍悬疑、拍文艺片。

刘德华在莞城巷子里啃荔枝,杨幂在茶山码头跳上木船,镜头扫过的地方,第二天就有年轻人去打卡。

城市被电影一点点拆开,又拼成新的模样。

老客运站还是老样子,铁皮顶子偶尔漏雨,但多了游客举着手机找角度。

天桥下的肠粉摊生意更好,老板不涨价,只说:“电影里那碗粉,就是我早上刚铲起来的。

没人再追问“东莞除了工厂还有什么”。

答案都在片尾字幕里:厚街的祠堂、石龙的天桥、松山湖的落日,还有无数普通人每天路过的街角。

电影拍完,城市留下一点余温,像太阳挂在半空,不刺眼,刚好照亮回家的路。

来源:阿李聊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