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创新联手京东打造多场惠民放映 深化集团战略合作打通更多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7:14 2

摘要:半夜刷朋友圈,看见有人转露天大银幕的九宫格,配一句“在苏州吃蟹看电影,一秒回到小时候的夏天”,忽然就明白——原来我们缺的不是好片子,是能把人从沙发里拎出来的理由。

半夜刷朋友圈,看见有人转露天大银幕的九宫格,配一句“在苏州吃蟹看电影,一秒回到小时候的夏天”,忽然就明白——原来我们缺的不是好片子,是能把人从沙发里拎出来的理由。

阳澄湖那场9月初的“惠民放映”就是答案。

中影创新把《飞驰人生2》和《流浪地球2》直接搬到景区水边,京东在旁边摆好折叠椅、烤蟹摊、一次性手套。

电影开场前,蟹香先飘得比片头字幕还早,小朋友追着跑,大人排队拎啤酒。

一句话,它把“看电影”变成了“出去玩”。

这种玩法听起来简单,其实卡了行业很久的痛点:影城之外,电影怎么安全落地?

过去露天放映常被“盗版+噪点”拖后腿,观众看个寂寞。

现在中影出正版片源、京东出物流、景区出人流,三块拼图一合,才算把“最后一公里”给打通了。

数据也说话。

那晚阳澄湖景区入场人数比周末均值高43%,蟹摊营业额翻了一倍,隔壁民宿老板半夜还在加被子。

有人吐槽票价?

不好意思,免费。

大家省下的票钱转头买蟹,电影反倒成了带货神器。

再往远看,复制粘贴并不难。

京东的仓储系统能48小时把设备送到县城,中影的版权库随时换新片。

下一步兴化水产市场、宿迁广场已经排上队,套路都一样:地方小吃+免费大片,用烟火气换人气。

对观众来说,好处是选择变多:不想挤商场影城,可以去批发市场看《熊出没》,孩子啃炸鸡,大人顺手买两箱带鱼。

对片方来说,二级市场活了,长尾收入多一条新路。

最怕的“窗口期打架”也缓解,露天放映跟院线差着几个月,互不抢饭碗。

最微妙的改变在情绪。

城市人习惯了“买张票-进场-散场-打车回家”的流水线,忽然有天能边看星星边撕蟹腿,记忆点一下就深了。

社交平台上满屏“免费”“星空”“湖边”,比任何预告片都好使。

当然,这套模型也有门槛:得有靠谱片源,得有能聚客的公共空间,还得解决天气、版权、安保一堆琐碎。

但好在它轻——一块LED屏、几只音箱、一张备案表,投入不到传统影厅的十分之一。

比起动辄上亿投资的影城下沉,这就是“小步快跑”。

说到底,电影本来就该是街头巷尾的娱乐,不是玻璃盒子里的奢侈品。

当片方开始把“票房”算成“流量+零售+文旅”,观众才能重新拥有“抬脚就能看电影”的自由。

下次路过广场闻到炸串味,别急着走开,说不定旁边正放着新片,老板递过来一把小板凳——那感觉,比任何IMAX都更接近电影的初心。

来源:草莓味儿的莉砸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