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还没开场,豆瓣先吵翻天,一张票没卖出去就预定两极——这到底是神片还是情怀滤镜?
电影还没开场,豆瓣先吵翻天,一张票没卖出去就预定两极——这到底是神片还是情怀滤镜?
陈佩斯71岁拿命跪出来的《戏台》,到底骗了我们什么?
我上周看完夜场,出来第一件事就是翻影评。
高赞说“一秒入戏”,低分说“老段子回锅”。
我在出租车上脑子转成一团:票钱是小事,被勾起的好奇心更难受。
先说数字。
预售14.3万,三天蹦到4380万,翻三百倍不止。
排片没增,上座率自己在冲。
这种曲线我只在《药神》那年见过,可那是哭出来的,这次大家是笑出来的,笑完还带点鼻酸。
票价48,我买了前排。
灯一黑,陈佩斯真跪,膝盖砸地那声闷响,全场齐抽气。
血把妆糊花,他没停,接着爬,像老狗拖着骨头往回叼。
黄渤的包子铺伙计一嗓子“爷,咱还能唱吗?
”带着葱花味,全场哄笑,随后安静得可怕——谁都听得出,这句也是说给观众听的。
姜武的洪大帅进门就拔枪,转眼被戏词挤兑得涨红了脸。
笑点都在缝里,不靠梗,靠人味儿。
可差评也直白:人物没复杂成长、情节直来直往。
我把这两条记了,又回头看,好像也是实话。
乱世里戏子要的不是成长,是喘口气,这口气刚好被电影接住,没拐弯抹角。
片子最狠的刀不在戏班,在观众。
戏里台下坐着兵痞官爷,戏外我们拿着手机当判官。
陈佩斯把镜头对准自己人:票卖不动不怪市场,怪我们多久没为“苦哈哈”掏钱了?
他在微博道歉那两句,看着像对观众说,更像对当年的自己低头。
我旁边的大哥散场时偷偷抹泪。
他说小时候父亲带他看《吃面条》,看一次笑一次,现在父亲走不动,他把片子存手机里,等老爷子想乐呵就播。
这一瞬我知道高分哪来的——不是技术,是会疼人的老派讲究。
片子老不老套不重要,重要是它让一群中年爷们在大银幕上摔得真实。
我们天天说没好喜剧,《戏台》给了答案:先把真心摔碎,笑声才能蹦出来。
来源:季季娱乐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