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朋友圈被一张截图刷屏:辛芷蕾站在威尼斯的水边,手里举着金狮奖杯,笑得像刚下班的便利店店员。
凌晨三点,朋友圈被一张截图刷屏:辛芷蕾站在威尼斯的水边,手里举着金狮奖杯,笑得像刚下班的便利店店员。
没有滤镜,没有精修,连口红都被海风吹花,却莫名让人想点进去看看——这姐到底演了什么,能把一向挑剔的意大利评委整破防?
答案是一部叫《日掛中天》的现实题材片。
听名字像文艺片,内核却扎得人生疼:一个菜市场女会计,白天帮摊贩算账,晚上回家给瘫痪公公擦身,丈夫在工地摔成半残,儿子偷了家里的存折去炒虚拟币。
没有大起大落的狗血,全是生活里渗出来的锈味。
辛芷蕾在里头像块被反复揉搓的抹布,擦完桌子擦地板,最后把自己拧出血。
威尼斯首映那天,有外媒记者看完在推特发牢骚:“这电影让我想给妈妈打电话道歉。
”更绝的是颁奖礼,评委赵涛把奖杯递过去时,辛芷蕾愣了五秒才伸手接,像突然忘了自己姓什么。
后来采访她说,当时脑子里闪回的是十年前在横店跑龙套,演宫女甲,站最后一排,头饰重得头皮发麻,导演喊“卡”后还得帮主演拎裙摆。
现在回头看,那些拎裙摆的下午没白熬。
她在《日掛中天》里有个长镜头:女会计蹲在菜市场垃圾堆旁啃冷馒头,突然接到医院催缴费的电话,馒头渣卡在喉咙里,咳得眼泪鼻涕糊一脸。
摄影师没喊停,她就一直咳,咳到片场群众以为真出事了。
这段后来被写进北电教材,标题叫“如何用生理反应替代表演”。
有趣的是,同届拿最佳导演的萨菲迪拍的是部讲地下拳击的疯片,男主被打得满脸血还咧嘴笑;意大利影帝托尼老爷子演了个老年痴呆,把假牙忘在咖啡杯里。
评委估计想表达:这年头,能把普通人演得不普通,比把疯子演得更疯难多了。
更魔幻的是国内反应。
电影还没定档,微博热搜已经挂三天#辛芷蕾菜市场演技#,点进去全是网友拍的自家菜市场——有个山东大哥说看完电影第一次注意,原来卖豆腐的老板娘手上全是冻疮。
这大概就是好电影的意义:它不把生活美化成滤镜,反而让人看清滤镜底下那些皲裂的纹路。
至于未来?
辛芷蕾在后台被问得烦了,直接甩了句:“先回家把欠我妈的三万块压岁钱补上。
”说完拎着奖杯去赶红眼航班,经济舱,中间座,旁边大叔全程不知道这姑娘刚在威尼斯杀疯了。
飞机起飞时她发了条朋友圈,配图是舷窗外的云海,文案只有四个字:“继续拧巴。
”
拧巴就对了。
这年头,连外卖软件都在教人要松弛感,却忘了大部分中国人活的就是股拧巴劲儿——想辞职又不敢,想离婚又舍不得,想躺平又焦虑。
而《日掛中天》把拧巴拍成了美学:女会计最后没逆袭,只是学会了在菜市场收摊时,把剩下的烂菜叶码得整整齐齐。
所以别急着给这电影贴“苦难叙事”的标签。
它更像面照妖镜,照见每个普通人心里那点不肯死的亮。
就像辛芷蕾领奖时说的:“我不是影后,我只是替那些说不出话的人,把疼喊得大声了点。
”
来源:酱最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