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又一部新电影在浦江取景拍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20:34 2

摘要:“9天拍完,却能让江南第一家在2026年大银幕上多活100年”,这听起来像夸张,但剧组确实把最金贵的镜头全塞进了浦江郑宅镇。

“9天拍完,却能让江南第一家在2026年大银幕上多活100年”,这听起来像夸张,但剧组确实把最金贵的镜头全塞进了浦江郑宅镇。

为什么偏偏是这里?

答案藏在一条老规矩里:郑氏宗祠门口那块“孝义传家”匾,从南宋挂到今天,风吹日晒没掉过漆。

导演尹力跑遍苏南浙北,最后在江南第一家停住脚,就是因为这块匾——它像一枚时间印章,能把1840年的硝烟直接按进观众心里。

更妙的是,九座牌坊群不是布景,是真古迹。

剧组没搭一堵假墙,只是把电线埋进青石板缝里,让陈坤穿着长衫从牌坊下走过,镜头里连青苔都是活的。

当地人笑称:“我们天天走的路,突然就成了国家电影。”

拍摄期间,镇里把白麟溪两岸的民宿腾出来当临时化妆间。

老板娘把自家腌的酱黄瓜切成条,给群演当加餐,顺手收了三倍房费,还嫌自己收少了——因为隔壁家把祠堂门口的石狮子租出去当道具,一天就挣了半个月的房租。

这种“蹭热度”并不让人讨厌。

县文旅局提前半年做方案:电影杀青后,景区会保留三条“拍摄动线”,游客可以沿着陈坤跑过的路线打卡,还能在郑氏宗祠看幕后花絮展。

门票没涨,但文创店已经备好“1840”字样的折扇和禁烟标语贴纸,定价15块,比景区雪糕还便宜。

最意外的是,剧组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片段也放在浦江拍。

理由是——江南第一家有完整的清代祠堂格局,销烟池可以借孝感泉改,祠堂广场能摆下300人的钦差仪仗。

当地老人说:“我们祖上确实出过举人,但真没想到还能‘冒充’广州。”

电影局立项公示里写着“重大历史题材”,但老百姓更关心的是:2026年上映那天,自己能不能在电影结尾的鸣谢名单里看到“郑宅镇”三个字。

毕竟,上一次浦江在全国出名,还是因为上山遗址的万年稻米,这次终于轮到有血有肉的故事。

说到底,一部历史片能带火一个古镇,不靠特效,靠细节。

当镜头扫过郑氏宗祠的雕花门楼,观众不会知道那是600年前的手艺,但他们会记住——原来鸦片战争不只在课本里,也在一条活着的老街里。

来源:温泉泡澡的休闲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