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期档,管虎的《东极岛》堪称一出“史诗级扑街大戏”。内地总票房3.9亿,海外更是冷清,英国市场仅收29万人民币。最终亏损超过4亿,直接跻身年度“亏损榜”前三。
今年暑期档,管虎的《东极岛》堪称一出“史诗级扑街大戏”。
内地总票房3.9亿,海外更是冷清,英国市场仅收29万人民币。最终亏损超过4亿,直接跻身年度“亏损榜”前三。
要知道,三年前他的《八佰》可是赚了6亿,让他被称为“票房保障”。可如今,一部《东极岛》差点把之前赚的输回去。有人感慨:管虎,这是“从神坛跌落”的节奏啊。
那问题来了——《东极岛》为什么会输得这么惨?
《东极岛》电影剧照
《东极岛》原本是一个好题材:舟山渔民营救英国战俘,本来能拍出人性善良、民族气节的大格局。
但管虎选择了另一条路——把片子拍成了四不像。
在国内观众眼里:
英国战俘被拍得高大上、有知识、有文化;中国渔民却被当成需要“地图教学”的小白;女主角的所谓“女性觉醒”,生硬得像是好莱坞拼盘。观众一走出影院,直呼:“这是舟山渔民,还是加勒比海盗?”
而在国外观众眼里,影片也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语境。英国市场的票房尴尬到29万,连首映礼的场租都没回本。结果就是——国内观众觉得别扭,国外观众也不在意。
一句话总结:两边不讨好,直接凉透。
同样是管虎,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我觉得核心原因有三点:
1、题材处理方式不同
《八佰》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战争场面硬核,情感真挚。《东极岛》却处处迎合西方视角,把故事拍得“不中不洋”。《东极岛》电影剧照
2、观众情绪的落差
观众愿意为中国人的勇敢买单,却不想看“我们拯救别人还要被教导”。这种心理落差,直接让电影口碑崩盘。《东极岛》电影剧照
3、文化自信的缺失
《八佰》是站着讲故事,《东极岛》却有点弯腰求认可。在如今观众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的语境下,这种拍法注定失败。其实,《东极岛》的惨败,不只是管虎一个人的教训。
它提醒了整个行业:
拍历史题材,不要玩“文化骑墙”。想要同时取悦国内外观众,最后大概率两边都不讨好。别迷信西方框架。中国历史和文化本身就足够厚重,不需要靠海盗、觉醒、套路来包装。别低估观众的眼睛。如今观众的审美和判断力早已不是十年前了,拍得真不真诚,一看就懂。如果未来《郑和下西洋》也拍成“中国版加勒比海盗”,那就真成笑话了。
观众要的不是“别人眼中的我们”,而是“真实的我们自己”。
《东极岛》电影剧照
当国产大片学会真正站稳脚跟,拍出属于我们的独特叙事,那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管虎的这次失利,或许会让更多导演明白一个道理:
观众不是来当小白的,更不是来接受他人凝视的。
我们要的,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史诗。
来源:花开半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