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1》这部电影的筹备拍摄,用了11年时间。11年,足够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足够一代人对历史的认知发生巨大变化。而这11年里,关于731部队的讨论似乎一直都不多。
《731》这部电影的筹备拍摄,用了11年时间。11年,足够一个孩子从小学读到高中,足够一代人对历史的认知发生巨大变化。而这11年里,关于731部队的讨论似乎一直都不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新闻、热点、话题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731部队、活体实验、细菌战,这些词汇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还不如昨天的网络热搜来得熟悉。
但历史深刻之处在于,你以为它已经过去了,它却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在。那些至今还在承受炭疽细菌感染痛苦的老人,那些仍然埋藏在地下的化学武器,都在提醒我们:有些伤痛从未愈合,有些威胁从未消除。
我们习以为常的“多喝热水”,竟然和细菌战有关。当年的中国人没有现代完备的医疗条件,只能靠烧开水杀菌来保命,这个习惯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很多人觉得日本的某些医疗产品效果好,却不知道这些“先进技术”是用中国人的生命换来的。731部队把活人的肢体冻僵然后敲碎,就是为了获得这些“宝贵”的实验数据。
导演赵林山决定拍《731》的时候,业内基本没人看好。筹备发布会那天下大雨,来的人寥寥无几。这个场景很有象征意味: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谁愿意在雨中听人谈论那些沉重的历史?
编剧中途退出,投资迟迟不到位,这些困难都很现实。
《731》预告里呈现的那些让不少网友反常“高级”到反常的监狱环境,其实是这个故事最讽刺的部分。干净的床铺,完整的瓷砖,甚至还有灭菌器——这些看似人道的设施,实际上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
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赤裸裸的恶,而是被包装得很好的恶。731部队告诉受害者这是“最昂贵的治疗”,让他们对侵略者感恩戴德。这种虚伪,比直接的暴力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坦白说,关于731部队,大部分人在学校里学到的并不多。历史课本上可能就几行字,老师也不会花太多时间讲解。这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整个历史教育体系的问题。我们总是更关注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却很少关注普通人的具体遭遇。
《731》这样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传统历史教育的不足。它用具体的故事、具体的人物,让我们看到历史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和日期,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王永章这样的小贩,原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历史的巨轮碾过,他们就成了“实验体”。
《731》选择在9月18日上映,这个时间选择的很有深意。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九一八更多是一个符号,是防空警报响起的那一刻。但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历史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具体遭遇。
我会去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什么崇高的理由,而是觉得了解这段历史是我的责任。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记住教训。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有些东西不应该被忘记,有些声音不应该被淹没。
《731》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提醒我们: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时。那些看似遥远的事件,其实一直在塑造着我们的现在。
来源:我家猫咪叫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