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电影:《血战台儿庄》当时影票3毛钱一张,竟然创下2.7亿票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3:11 2

摘要:1986年,一部改变中国电影史与两岸关系的影片横空出世,它就是《血战台儿庄》。在那个电影票价仅三毛钱的年代,这部电影竟奇迹般地斩获2.7亿票房,观影人次约9亿 ,按当下平均票价30元换算,票房堪称天文数字。它的诞生,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深情回望。

1986年,一部改变中国电影史与两岸关系的影片横空出世,它就是《血战台儿庄》。在那个电影票价仅三毛钱的年代,这部电影竟奇迹般地斩获2.7亿票房,观影人次约9亿 ,按当下平均票价30元换算,票房堪称天文数字。它的诞生,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深情回望。

《血战台儿庄》的拍摄起源于1965年周恩来总理的倡议。彼时,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向著名导演成荫提出,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大捷和他归国这两件事很有拍摄价值。成荫牢记嘱托,可惜因“文革”爆发,计划搁浅。1982年,成荫与广西电影制片厂编剧陈敦德提及此事,重燃希望,然而1984年成荫突然辞世。陈敦德接过重任,在广西自治区政府和黄埔军校同学会支持下,请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杨光远。他们将剧本《血战台儿庄》作者田军利和费林军请到广西,结合改革开放形势,以李宗仁指挥战役为主线,历经十七次修改才定稿。

影片讲述了1938年春,日军为打通津浦线,南北夹击徐州。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临危受命,奔赴徐州指挥战斗。他力排众议,收编被排挤的川军一二二师,启用被误解为“汉奸”的张自忠,展现出非凡的领导魄力与胸怀。蒋介石为让汤恩伯参战,将韩复榘的重炮旅拨给汤恩伯,韩复榘却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退,致使济南沦陷,最终被蒋介石枪决。

临沂之战中,张自忠不计前嫌,增援庞炳勋部队,击溃板垣第五师团,守住临沂。3月16日,矶谷第十师团进攻滕县,与王铭章带领的川军一二二师激战。李宗仁命令汤恩伯增援,汤恩伯却未能赶到。川军在无援军的绝境下,师长王铭章以下全部壮烈殉国,王铭章更是宁死不屈,开枪自尽。蒋介石为王铭章开追悼会,中途日军战机来袭,蒋介石镇定自若,继续讲话,这个镜头成为影片的经典画面,也颠覆了大陆影视中蒋介石的固有形象。

日军占领滕县后继续进攻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台儿庄与日军决战。孙连仲部队负责正面防御,与日军交战多个回合后死伤惨重,但孙连仲仍严令池峰城坚守阵地。池峰城处决临阵脱逃的部下,炸毁运河浮桥,率敢死队作战。此时,台儿庄四分之三已被日军占领。而汤恩伯部想保存实力不愿出动,李宗仁以军法相逼,汤恩伯才向台儿庄背后发起总攻。最终,中国军队全线反击,歼灭日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影片制作过程中,剧组力求真实。曾经担任李宗仁、白崇禧秘书的程思远,不仅介绍战役背景和战况,还提供相关照片。拍摄时,国家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关注指导,八一电影制片厂放行人员支持,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派出部队参与拍摄,参加过战役的国民党军将领郑洞国等人也提供指导。电影中的许多场景,都取材于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在台儿庄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的真实镜头。

《血战台儿庄》上映后,在香港首映便万人空巷。台湾中央社香港负责人谢忠侯看完,当晚就给蒋经国打电话汇报,蒋经国看后,邀请国民党中常委全体人员观看,并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揭开了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在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以约29万兵力对抗日军约5万兵力,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与尊严。此役歼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了全民族士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改变了国际视听。

《血战台儿庄》以艺术的形式,让这段悲壮历史走进大众视野。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座丰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尊严,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这部电影得以传承。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从那段悲壮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来源:欢快暖阳V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