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争取通过撞击产生极大动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让它至少几十年、100年之内不能够再撞击地球。
想象力已经跟不上现实了!科幻大片里的情节,又一次被中国科技的最新进展“提前剧透”。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透露,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争取通过撞击产生极大动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让它至少几十年、100年之内不能够再撞击地球。
消息一出,《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在微博上幽默回应,一觉醒来白改了……
要知道,近地小行星一直被视为太阳系中最具潜在威胁的天体之一,小行星撞击甚至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
面对这样的风险,中国打算怎么做?吴伟仁院士介绍,我们的方案叫:“伴飞+撞击+伴飞”。简单来说,就是先派探测器抵近观测,摸清“底细”,再由撞击器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可以看到,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小行星探测与防御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
除了防御威胁,小行星本身也是极具价值的“太空宝藏”,富含金属矿物、水冰等资源,堪称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的“活化石”。探测、防御与利用小行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战略共识。
中国也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毕竟,守护地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光明日报
视频:王晗
审核:王辉、吴艳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