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张艺谋吴京中国电影迎来新导演时代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15:09 2

摘要:张艺谋的《红高粱》刚出来那会儿,浓墨重彩、野生粗粝,还夹带着一堆中国符号。不仅在柏林电影节拿了奖,还让全世界第一次认真看中国电影。后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更是一张张递出去的文化名片。

电影圈就像个不停转的万花筒,时代变了,风向也跟着换。

当年张艺谋靠着一股视觉上的震撼力,吴京则用家国情感戳中大家的心。这两位曾经稳稳站在票房和口碑的顶端,带着中国电影一路往上冲。

可现在市场说变就变,不知不觉已经翻篇到了“新导演”当道的阶段。那些老面孔,慢慢就被新冒出来的光芒盖过去了。

聊张艺谋,总免不了扯上陈凯歌。他们俩以前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招牌。就像两颗最亮的星,照亮了中国电影出海的路。

张艺谋的《红高粱》刚出来那会儿,浓墨重彩、野生粗粝,还夹带着一堆中国符号。不仅在柏林电影节拿了奖,还让全世界第一次认真看中国电影。后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更是一张张递出去的文化名片。

陈凯歌呢,靠《黄土地》打开了另一种电影美学。电影里那片黄土高原和深沉的民族情绪,被称作是“中国电影美学的转折点”。而《霸王别姬》直接把他推上了神坛。这部电影跨越几十年,故事厚重,是第一部拿下戛纳大奖的中国片,到现在还被很多人封为经典。

他俩成就其实差不多,但大家对他俩的看法挺不一样。张艺谋总显得像一个人在战斗,陈凯歌却老是被人说是“靠关系”。这么一比,不少人觉得张艺谋艺术成分更高点。

但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张艺谋好像也不吃香了,陈凯歌更不用说。张艺谋的《长城》《坚若磐石》《满江红》,票房都没拼过同期的新导演电影。最近五年只有《第二十条》火了一把,但很多人说那是因为赵丽颖带的热度。

陈凯歌呢,现在只能靠“爱国”话题刷存在感,早没了当年那股劲。曾经撑起中国电影的两座大山,现在在票房和口碑里走得有点踉跄。第五代导演的风光,正在悄悄传给新一代的弄潮儿。

说到吴京,他曾经辉煌的程度一点都不输前辈。他的巅峰基本是和“战狼”系列绑在一起的。2015年《战狼》一出来,直接把主旋律动作片的市场天花板掀了。吴京也从武打明星翻身成了导演,让整个行业看到这类型片的潜力。

等到2017年《战狼2》,彻底爆了,成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哪怕和2025年的《哪吒2》比,也完全不输,那时候简直全民都在看“战狼”。吴京那会儿就是“爱国硬汉”的代言人,也被当成票房灵药。观众被他电影里的情绪感动,市场也疯狂追捧他的打戏。

但“战狼”太成功了,反而让吴京有点走不出来了。等到大家看累了,他就在票房和口碑上一起跌跟头。像2021年的《长津湖》系列,虽然票房快破百亿。但很多人是冲题材买的票,吴京本身的光环已经没那么强了。

甚至在人设上,他也从“加分项”变成了“减分项”。以前大家为《战狼》买单,是因为那种爱国表达又新又真。后来变成喊口号和硬打架,观众自然就疲了。

现在吴京转去做制片,但有部电影才上6天就撤档。可能吴京的那套审美,确实有点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陈思诚跟吴京差不多是同一拨起来的导演。他们都撞上了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好时候。但吴京慢慢掉队,陈思诚却越走越稳。

2015年,《唐人街探案》突然杀出来。把喜剧和探案这两个完全不搭的元素混在一起,居然毫无违和。东南亚街头的烟火气,加上紧凑的案情,看得人又笑又紧张。他硬是开创了一个“喜剧➕推理”的新类型。

之后他一路加码,“唐探”系列票房节节高。哪怕在疫情期间,还能卖到45亿。但这还不是陈思诚的极限。

早在2012年,他就显露出特别会抓市场的眼光。看到《北京爱情故事》电视剧火,他就果断把它搬上大银幕。自己又导又编又演还兼职制片。最后票房破4亿,排进当年国产电影前1.5%。

更厉害的是,陈思诚从不把自己框住。《误杀》系列、《三大队》、《消失的她》、《恶意》……近六年爆红的电影,很多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对陈思诚来说,2025年又是事业的一个高峰。6月,他拿了电影频道的“最受传媒关注导演”。8月,又入围了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这两次肯定,都是因为同一部电影——《解密》。

现在陈思诚这个名字,基本就等于“票房靠谱”。他的导演地位已经稳了。但他的黄金时期,说不定才刚到来。大家都等着他继续给电影圈带来惊喜。

今年初,饺子导演靠着《哪吒2》一路杀疯。票房数据亮眼,冲上中国影史榜首。他也成了第一个票房破百亿的动画导演。这也让“新导演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

到了8月,申奥拿奖又一次验证这个趋势。他的《南京照相馆》让低迷了小半年的电影市场突然有了信心。上映之后就稳坐日冠,年度票房挤进前三。申奥自己也成了暑期档的“赢家专业户”。

2023年他的《孤注一掷》就是暑期档冠军。现在的《南京照相馆》,很多人也预测能登顶。2025年申奥还把“金鹿奖”最佳导演收入囊中。

其实2019年他就拿过金鸡奖最佳处女作。从新人奖到最佳导演,他一步步走得特别稳。他现在早就不是什么新人了。而是“新导演时代”里的中流砥柱。

同样在新导演里冒尖的,还有郭帆。他的《流浪地球》直接给中国科幻片开了个头。连续两部下来,总票房差不多百亿。让中国科幻电影也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

申奥用《孤注一掷》戳中社会现实。饺子借《哪吒》重新定义动画。郭帆靠《流浪地球》推开科幻的大门。中国电影的“新导演时代”真的来了。

所谓“新”,倒不是说他们搞了什么翻天覆地的革命。电影该有的温度、讲故事的基本功,他们一个没丢。就像用新做法烧老菜,菜还是好菜,只是更对现在人的胃口。也让“中国电影”这盘菜,能端给更多人尝。

老导演时代和新导演时代的交接,从来不是说再见。而是一种传承。

再见了张艺谋,再见了吴京!不是告别,是谢谢。谢谢你们曾经为中国电影劈开的路。

现在,新旅程开始了。“新导演”会继续陪着观众走下去。也会让中国电影,走得更远。

老实话,时代淘汰人从来不打招呼。张艺谋、吴京他们确实辉煌过,也值得尊重。但观众就是善变的,今天爱你捧你,明天可能就去追新面孔了。

新导演更懂现在的市场、更敢玩、也更接近年轻人的情绪。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就是一个节奏问题——你得一直跟着跑,才不会被甩出去。中国电影需要这种换血,不然哪来的进步?

来源:茶楼座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