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联合国80后》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首映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09:49 2

摘要:在联合国迎来8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部聚焦年轻一代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纪录片《联合国80后》(Post-80s in the UN)于本周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首映。影片由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与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SMG International)联合制作,跨越四大

纪录片《联合国80后》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全球首映。

在联合国迎来8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部聚焦年轻一代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纪录片《联合国80后》(Post-80s in the UN)于本周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首映。影片由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与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SMG International)联合制作,跨越四大洲拍摄,讲述了五位青年联合国职员的真实故事,试图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重新点燃人们对联合国理想的信念。

9月2日中午,一场简洁而庄重的首映式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厅举行。没有红毯,也没有镁光灯,六位来自联合国不同机构的青年员工以六种官方语言朗诵《联合国宪章》序言,为这场特别的放映活动拉开序幕。

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嘉宾,包括联合国各机构官员、各国常驻团外交官、媒体与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正式放映前,嘉宾们依次走上讲台致辞。

联合国青年事务助理秘书长费利佩·保利耶(Felipe Paullier)今年年仅34岁,是联合国最年轻的高级官员之一。他指出,片中这些年轻人的故事是多边主义的核心,是联合国系统的中坚力量。他强调,展望未来,联合国不仅要为年轻人服务,更要以年轻人为核心,因为这是应对当今世界挑战的唯一途径。

联合国全球传播部代理负责人、新闻和媒体司司长伊恩·菲利普斯(Ian Phillips)表示,对于一个成立了80年的机构来说,联合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朝气与活力。尽管由于地缘政治分歧,联合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仍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这个组织,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在联合国迈入百年诞辰的征程上,这些1980年代以后出生的职员将成为中流砥柱,决定联合国能否继续存续,继续服务世界上每一个人。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耿爽大使在致辞中提到,中国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项工作,支持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他鼓励更多中国青年加入联合国,贡献他们的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随着灯光渐暗,银幕亮起,纪录片《联合国80后》的全球首映正式开始。

1945年,《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世界因此拥有了一份以和平与合作为核心的蓝图。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一愿景正遭遇重重考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体系承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80后》将镜头对准年轻一代联合国工作人员。他们或许只是庞大机构中的普通一员,却以专业、勇气与坚持,守护着联合国的初心与理想。

影片通过五位典型人物的故事,串联起难民救助、人道主义救援、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打击和维和行动等多个领域。他们的面孔,成为今日联合国最鲜活的注脚。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难民署的高级采购官罗比娜·科洛克。

影片的第一位主角是来自南苏丹的罗比娜·科洛克(Robina Kolok)。她幼年时逃往肯尼亚,在联合国难民署的资助下完成学业。如今,她已是难民署的高级采购官,负责物资供应链管理。

她深知“一袋面粉就能改变一个家庭命运”。影片中,她重返难民营,见证了教育和职业培训如何帮助难民走出困境。她说:“我希望更多难民能像我一样,自力更生,而不是做一辈子难民。”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驻加沙协调员莎拉·萨卡。

莎拉·萨卡(Sara Al-Saqqa)是加沙地带首位女外科医生,如今担任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的协调员。在被围困的希法医院,她曾连续36天抢救伤员。后来,她放下手术刀,转向人道救援协调工作。她说:“医生可以救几个人,但在联合国的岗位上,我能帮助成千上万的人。”

影片展现了莎拉成为人道事务协调员后,如何在封锁与物资短缺中竭力推动援助。尽管人道救援屡屡受阻、审批延误导致平民丧生,但她与同事们仍在极端环境下坚守,试图为绝望中的加沙人点亮微光——这不仅是对生存的抗争,更是对国际秩序最后的信念。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太平洋办公室韧性与气候变化业务负责人王婉伊。

基里巴斯是全球最早迎接日出的地方,却也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资源匮乏,极度依赖外部援助。受气候变化影响,平均海拔仅两米的基里巴斯正面临严峻生存危机:海水倒灌侵蚀农田,沿海村庄被迫内迁,渔业资源减少,淡水资源紧张。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王婉伊正在帮助当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开发开发署北太平洋办公室成立于2021年,是联合国最年轻的办公室之一。影片以婉伊在北太平洋的工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让观众直观感受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以及联合国在其中所做的努力。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驻斯里兰卡协调员宋四季。

在斯里兰卡,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协调员宋四季正带领团队打击跨国海上犯罪。从桌面推演到实地战术训练,从法律培训到罪犯改造,她的工作涵盖了完整的任务链条。

这位年轻的韩国裔法律学博士曾在非洲为打击几内亚湾海盗的行动提供法律支持。她指出,跨国犯罪无法凭一国之力解决,唯有通过多边机制才能真正应对。她的故事揭示了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联合国新闻

联合国和平行动部高级警务联络官文龙。

作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次数最多的维和警察,文龙的故事为影片增添了另一种厚重感。从东帝汶到利比里亚,从普通维和警察到任务区指挥官,他的经历几乎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缩影。

他在2016年南苏丹冲突中目睹战友牺牲,也曾在高烧40度时坚持完成任务。站在联合国总部的维和人员纪念碑前,文龙用朴素的语言道出维和行动的意义:“没有冲突,没有灾难,不再需要联合国维和,这是我们维和人的最高目标”。

《联合国80后》不仅是一次影视作品的呈现,更是国际组织与地方媒体合作的新尝试。《联合国新闻》在前期策划、人选筛选和制作指导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SMG则投入了大量人力与资金,完成跨越四大洲的拍摄与制作。

拍摄期间,摄制组经历了通行受限、封锁延误等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加沙的部分。这些经历本身也折射出联合国工作的广泛性,以及这一多边机构在最艰难条件下默默奉献、于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坚定信念。

作为影片总顾问,菲利普斯回顾了全球传播部与SMG的长期合作:从二十多年前上海电台播放联合国电台节目,到十年前与第一财经合作推出联合国电视栏目《21世纪》中文版,再到如今的联合制片。他坦言,若无SMG的投入,这样一部跨国纪录片几乎不可能完成。对联合国而言,这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合作,让联合国的故事通过伙伴平台触达更多受众。菲利普斯感谢所有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及联合国系统机构,并表示该片不仅面向中文观众,更是献给全球观众的礼物。它提醒我们,联合国的八十年历史并未终结,正由新一代青年继续书写。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吴茜表示,《联合国80后》不仅是一部影像记录,更是一次对《联合国宪章》初心与价值的当代回响,传递出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声音。她说:“在过去一年,SMG专访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相继报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海洋大会等重要活动。《联合国80后》是我们的又一次成功合作,我们期待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拓展与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及相关机构的合作领域,共同讲好联合国与世界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故事。”

联合国新闻

纪录片《联合国80后》首映式现场。

影片结尾的一行字格外醒目:“谨以此片献给为联合国事业奉献的男女,以及一代又一代投身其间的年轻人。”

八十年过去了,联合国依然是多边主义的重要舞台。但正如影片所呈现的,联合国不只是会议厅里的辩论场,更是由一群年轻人支撑的理想。他们在战火中守望,在气候危机前线奔走,在法治与和平的道路上坚守。

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故事,更传递出一份希望:即便世界充满不确定,年轻一代仍愿意接过火炬,继续为“我联合国人民”的共同未来而努力。

这部纪录片将于9月22日,即联合国80周年官方纪念活动当日,通过联合国官方平台、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旗下的东方卫视、看看新闻Knews及ShanghaiEye国际传播矩阵同步播出。它不仅是一部影片,更是一份来自“80后”联合国人的“前线答卷”,一份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希望宣言。

来源:环球国际大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