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我本来对抗战题材的电影有点审美疲劳了,但《营救飞虎》确实让我刮目相看。这部片子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打打杀杀有多激烈,而是把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义气和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来,我本来对抗战题材的电影有点审美疲劳了,但《营救飞虎》确实让我刮目相看。这部片子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打打杀杀有多激烈,而是把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义气和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电影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中国人的“记账本”。这账本上记的不是钱,而是恩情。盟军飞行员帮助中国抗战,结果飞机被打下来了,按常理说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我们中国人不这么想。
你想想,那时候的中国自顾不暇,到处都是战火,老百姓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游击队到普通民众,大家都自觉地参与到营救行动中来。为什么?就是因为觉得人家来帮我们打仗,我们就得保护好人家。
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现在想想还是很感人的。没有什么复杂的国际关系考量,就是简单直接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这份纯真,在那个乱世里显得特别珍贵。
韩庚这个角色太难演了
欢少这个角色真的很复杂,韩庚演得也很到位。想象一下,你要在敌人面前装成汉奸,还要在同胞面前继续这个伪装,这得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最难受的是,你明明在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却要承受所有人的误解和鄙视。连你最亲近的人都可能不知道你的真实身份,这种孤独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他们主动选择最危险的位置,为的就是让更多人能够安全。这种牺牲精神,真的让人敬佩。
开头那场戏就定调了
保龄球馆那段真的拍得很紧张。表面上大家都在娱乐放松,实际上暗潮涌动,每个人都在试探对方。日军的疑神疑鬼,欢少的小心翼翼,通过这么一个日常场景就全展现出来了。
这种拍法比那些大场面更有张力,因为你能感受到那种随时可能暴露的紧张感。欢少的每个眼神、每句话都得经过深思熟虑,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形象
以前看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国人经常是受害者的形象,被动挨打,然后奋起反抗。但《营救飞虎》不一样,这里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是主动出击的。
这次营救行动从策划到执行,完全是中国武装力量在主导。虽然面对的是强大的日军,装备也不占优势,但凭借智慧和勇气,硬是把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这种以小博大的精神,很振奋人心。
救的不只是一个人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营救行动,但实际上意义远不止于此。救出飞行员只是其中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保护重要情报,确保普通百姓的安全,为最终的胜利积累力量。
这让我想到,那个年代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大局。一次看似局部的行动,可能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那些参与营救的人,心里装的不只是个人的生死,而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电影选在九三阅兵当天上映,这个时机选得特别有意义。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原东纵港九大队的战士罗竞辉参加阅兵仪式时,再想想电影里那些为了救他们而付出生命的中国人,这种历史的厚重感真的很震撼。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难理解战争时期的那种选择和牺牲。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至少能够了解那段历史,记住那些英雄,传承那种精神。
《营救飞虎》不是什么商业大片,也没有什么炫目的特效,但它有的是真实和感动。如果你想了解那段历史,想感受一下中国人的品格和精神,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来源:小魅侃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