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期档的银幕上,抗战题材影片陆续登场,前期亮相的《南京照相馆》与《东极岛》率先点燃观众热情。两部作品凭借对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将抗战时期中国人的血性与不屈刻画得淋漓尽致——《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乱世中的家国情怀,镜头里斑驳的老相机、街头的烽火硝烟
今年暑期档的银幕上,抗战题材影片陆续登场,前期亮相的《南京照相馆》与《东极岛》率先点燃观众热情。两部作品凭借对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将抗战时期中国人的血性与不屈刻画得淋漓尽致——《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乱世中的家国情怀,镜头里斑驳的老相机、街头的烽火硝烟,都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艰难年代;《东极岛》则聚焦海岛军民的抗战故事,海浪声中的呐喊、礁石旁的坚守,尽显民族风骨。然而,观众在感动之余也留有遗憾:这两部影片虽展现了抗争精神,却在揭露日本侵略者核心罪行的深度上稍显不足。当得知聚焦日军731部队罪行的《731》即将上映时,观众的期待瞬间被拉满,大家盼着这部影片能撕开历史的伤疤,让侵略者的残暴真相被更多人看见。
《731》与其他抗战片不同,它将镜头直接对准日军731部队在华实施的反人类暴行,没有丝毫回避。影片不再是宏观的战争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受害者故事,直观呈现731部队的残忍——从活体实验中被强行注射病菌的百姓,到冻伤实验里在严寒中失去肢体的无辜者,再到毒气室里绝望的挣扎,每一个画面都比文字描述更具冲击力。观众仅从前期曝光的片段中,就能感受到那种突破人性下限的恶:实验人员面对受害者的痛苦毫无波澜,甚至将实验数据当作“荣誉”记录,这群披着人皮的侵略者,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早已沦为丧失良知的怪物。影片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更在于让当代人真切认识到,731部队的罪行不是遥远的文字记载,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731》的筹备与上映过程,始终伴随着重重阻碍。日本方面为掩盖731部队的罪行,自我国举行抗战阅兵起,就投入560亿日元进行公关运作——他们在海外社交媒体散布虚假信息,试图歪曲历史;还通过游说部分国际机构,阻挠与731部队罪行相关的展览、影片传播,妄图“洗白”自己的侵略历史。除了外部压力,国内一些“精日”分子也在背后作祟:影片尚未上映,他们就在网络上散布“烂片预警”的谣言,甚至编造“导演欠薪”的虚假消息,煽动网友抵制观影,试图瓦解观众的期待。这些阻挠与诋毁,反而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731》的上映,不仅是一部电影的亮相,更是对历史真相的捍卫。
面对内外阻力,《731》并未停下脚步。在央视的支持下,影片正式定档9月18日,这个日期的选择饱含深意——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不仅是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此前有网友疑惑为何不选7月31日上映,影片方回应:731是沾满鲜血的部队番号,而非值得纪念的日期,选择9月18日,是为了让观众在纪念历史的节点走进影院,将对“九一八事变”的铭记与对731部队罪行的认知结合起来,让历史的警示更深刻。这个定档决定,既打破了日本与“精日”分子的阻挠,也让影片的历史意义更加厚重。
定档消息公布后,《731》开启预售,观众的热情瞬间引爆市场:预售仅3小时,票房就突破100万,不少影院的首场场次迅速售罄;首日预售票房更是超500万,排片占比高达99.7%,创下暑期档影片预售排片的历史纪录;到了预售第二天上午,票房直接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达27万。此外,全网预约“想看”的人数超过百万,在待映影片中稳居第一。影院工作人员表示,为满足观众需求,他们不得不临时增加预售场次;网友们也在社交平台分享购票截图,有人说“带着孩子去看,让他记住历史”,有人感慨“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是必须看的历史课”,高涨的观影热情,让所有人都期待上映当日的盛况,甚至有网友大胆预测,影片票房有望突破70亿。
如今,日本再想通过公关阻挠《731》已无济于事——大部分国人都明白,这部影片承载的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受害者的告慰。影片未删减的125分钟版本,将完整呈现731部队的滔天罪行,让更多人知道那段被侵略者试图掩盖的黑暗历史。正如网友所说:“血海深仇不能忘,先辈的苦难不能被时间冲淡。”《731》的上映,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后代永远记得:和平来之不易,历史真相不容篡改。即便有人选择不观影,也应尊重这部影片的意义,而非唱衰诋毁。随着影片的上映,731部队的罪行将顺着历史的长河流传下去,提醒每一个中国人:不忘过去,才能守护未来。
来源:茶香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