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电影,死了,就该让它死透了,别总想着挖出来,化化妆,再搞一次“诈尸”还魂。
我就说吧!
有些电影,死了,就该让它死透了,别总想着挖出来,化化妆,再搞一次“诈尸”还魂。
说的就是你——《蛟龙行动》。
春节档,因为剧情烂、人设蠢、强行煽情,被全国观众骂到“扑街”,最后灰溜溜地“撤档跑路”。
结果,片方和导演,就是不甘心。
他们花了半年时间,把这部电影“动了动手术”,删了几个最讨人嫌的“吃饺子”、“吹口琴”的镜头,加了个“特别版”的后缀,然后就厚着脸皮,在情人节这个档期,又杀回来了。
结果呢?
自8月30日上映至今,排片率不足2%,票房预测2262万。
对比它那10个亿的投资,我帮大家算了一下,这回报率,别说回本了,可能连剧组在拍摄期间的盒饭钱,都赚不回来!
这所谓的“半年重制”,简直就是2025年度,最好笑的一个笑话。
他们根本不是在“重新剪辑”,他们是在给一具已经僵硬的尸体做“抽脂手术”。
他们把最肥、最油腻、最让人犯尴尬癌的几个抒情片段,给硬生生地抽掉了,就指望这具尸体能奇迹般地站起来,去参加世界先生的选美比赛?
做梦!
根子都烂了,你修剪一下树叶,有什么用?
剧情逻辑:依旧是一坨屎。蛟龙小队,在不知道敌人潜艇在哪的情况下,就敢开着小船出去“侦查”,然后被机械狗一顿暴揍。你们是特种兵,还是“欢乐喜剧人”啊?
反派塑造:依旧是个“工具人”。那个要毁灭世界的反派大BOSS,最后,不是被主角用计谋或者武力干掉的,而是被一堆掉下来的破烂设备,给意外砸死的!
我看到这里,都替那枚即将发射的核弹,感到憋屈。
这反派,死得也太草率,太没有排面了吧!
如果说电影本身,只是“烂”。
那片方那股子“我没错,是这届观众不行”的傲慢,就更是让人恶心。
春节档票房扑街,他们不反思自己把故事讲得有多烂,反而跑出来卖惨,说“排片不公”,说“院线打压”。
这次重映,又到处吹嘘自己,拿了个什么“长春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想拿这个奖来当自己的“遮羞布”。
大哥,你醒醒!
奖项,能换成电影票吗?
你把故事讲得像一坨屎,就算你拿了奥斯卡,观众也不会买单!
所以,《蛟龙行动》的这两次“暴毙”,我个人认为,是件大好事。
它用10个亿的真金白银,给所有还在做着“特效堆砌”、“情怀绑架”、“靠水军营销”美梦的中国导演和资本,上了一堂最生动、也最昂贵的公开课。
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把我们当傻子,市场就会把你当成一个笑话。
来源:小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