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节夜:陈宝国 C 位压轴,座次里藏尽人情世故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14:32 3

摘要:2025 年 8 月 28 日晚,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灯光璀璨,第 20 届长春电影节闭幕式暨金鹿奖颁奖典礼在此落幕。这届电影节意义特殊 —— 既是长春电影节 “20 岁生日”,更是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的纪念时刻,近百位电影人齐聚一堂,红毯上星光熠熠,内场的

2025 年 8 月 28 日晚,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灯光璀璨,第 20 届长春电影节闭幕式暨金鹿奖颁奖典礼在此落幕。这届电影节意义特殊 —— 既是长春电影节 “20 岁生日”,更是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的纪念时刻,近百位电影人齐聚一堂,红毯上星光熠熠,内场的座次安排与颁奖环节,却悄悄把 “江湖地位与人情世故” 摆到了明面上。而这一切,在陈宝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星光云集:座次是 “隐形的咖位榜”

长春电影节作为首个以城市命名的电影节,虽不及金鸡奖、百花奖那般家喻户晓,却也是业内公认的 “实力试金石”。尤其是今年,主办方请来的阵容堪称 “跨代际”:刘昊然、刘浩存等青年演员带着新作亮相,张光北、刘之冰、张凯丽等国家一级演员撑场面,陈佩斯、李少红等资深电影人坐镇,而陈宝国则以评委会主席的身份,成了全场的 “定海神针”。

内场的座次安排,向来是娱乐圈 “不成文的规矩”—— 第一排要么是获奖热门,要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当观众席灯光亮起时,第一排的阵容瞬间成了焦点:27 岁的刘昊然坐在左侧,71 岁的陈佩斯在中间偏左的副 C 位,而正中央的位置,留给了评委会主席陈宝国。这样的安排,没有明说 “谁更重要”,却把 “资历、作品、影响力” 的权重写得清清楚楚。

刘昊然:27 岁影帝与第一排的 “情理之中”

谁也没想到,年轻演员里能坐进第一排的,会是刘昊然。毕竟前几年,他还常被归类为 “流量演员”,即便主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票房破百亿,也因 “商业片为主” 没拿到过主流奖项。可今年不一样 —— 夏天上映的抗战片《南京照相馆》,他饰演的战地摄影师既细腻又有力量,影片票房破 12 亿,豆瓣评分 8.1;这次金鹿奖,他又凭《解密》里的谍报人员角色,力压葛优、刘烨等前辈拿了影帝。

颁奖礼上,刘昊然上台领奖时,手还微微发紧:“刚出道时想都不敢想,能和这么多前辈一起竞争。” 台下的陈宝国笑着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有人说他 “咖位飞升太快”,可看看他的履历:17 岁凭《北京爱情故事》拿最佳新人,如今累计票房超 250 亿,位列中国影史男演员第四,90 后里更是断层第一。这次坐第一排,不是 “破格”,是作品和奖项堆出来的 “情理之中”。

陈佩斯:副 C 位里的 “艺术尊重”

71 岁的陈佩斯坐在第一排副 C 位,比很多导演、制片人位置更靠前,这安排里藏着主办方的 “小心思”—— 他们没把陈佩斯只当《戏台》的导演,而是当成了 “喜剧界的活化石”。

今年夏天,陈佩斯自导自演的《戏台》上映,票房虽刚过 4 亿,却凭荒诞幽默的叙事和扎实的演技,拿到豆瓣 8 分的高分。路演时,他穿着布鞋跑遍 12 个城市,每场都要和观众聊两小时创作细节,有人问他 “这么大年纪何必这么拼”,他说:“拍电影不是为了赚钱,是想让大家看看,喜剧也能有深度。” 这次《戏台》提名最佳影片,虽没获奖,可副 C 位的安排,比奖项更能体现业内对他的尊重 —— 从春晚《吃面条》开创小品时代,到被封杀后靠《托儿》《惊梦》等话剧东山再起,再到如今拍电影,陈佩斯的每一步都在 “守护艺术”,这份资历,值得一个副 C 位。

陈宝国:C 位压轴,藏尽人情世故

全场最受瞩目的,还是第一排正中央的陈宝国。红毯环节,他是最后一个登场的嘉宾,深色西装笔挺,步伐沉稳,走到签名墙前时,主持人特意延长了介绍时间:“让我们欢迎本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飞天、金鹰、白玉兰三大奖双圈大满贯得主 —— 陈宝国!” 现场掌声比之前任何一位嘉宾都持久,连旁边的陈佩斯都笑着鼓掌,这是对 “前辈” 的认可,更是对 “权威” 的尊重。

颁奖环节,陈宝国是最后一个上台的颁奖嘉宾,负责颁发最重要的 “最佳影片”。他接过奖杯时,没有多余的客套话,只说:“作为评委,我们看的不是流量,不是名气,是作品里的诚意。今天获奖的作品,都配得上‘金鹿’的分量。” 简单几句话,既体现了评委的专业性,也给足了主办方和获奖者面子 —— 这就是人情世故里的 “分寸感”。

没人比陈宝国更配这个 C 位。从业 45 年,他演了《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汉武大帝》里的刘彻、《大明王朝 1566》里的嘉靖帝,每一个角色都成了经典;奖项上,他是中国影史第一个拿到飞天、金鹰、白玉兰双圈大满贯的视帝,电视剧领域的成就无人能及。今年他尤其 “活跃”:6 月刚当完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如今又接下长春电影节的活儿,不是 “想刷存在感”,是业内认可他的 “公正”—— 白玉兰奖颁奖时,他带领评委选出的结果零争议,这次长春电影节,他的严格也早有耳闻:看片时逐帧分析,讨论时不看情面只论作品,主办方找他当主席,就是想借他的 “权威” 给电影节 “正名”。

颁奖礼结束后,陈宝国被一群人围着打招呼,有年轻演员请教演技,有导演递名片想合作,他都一一回应,却没多聊 —— 既不摆架子,也不显得过分热络,这就是老艺术家的 “人情世故”:尊重别人,也守住自己的底线。

结语:作品才是 “硬通货”

这届长春电影节的夜晚,座次和颁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 “真相”:刘昊然靠 250 亿票房和影帝坐进第一排,陈佩斯靠几十年艺术坚守拿到副 C 位,陈宝国靠资历、作品和公正坐稳 C 位。没有谁靠 “流量” 或 “关系” 上位,所有人的位置,都是自己一步步挣来的。

就像陈宝国在后台说的:“演员这行,没有捷径。你拍的每一部戏,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给未来的自己铺路。江湖地位不是别人给的,是作品和观众认的。” 这句话,或许就是对 “人情世故” 最好的注解 —— 真正的分量,从来不是靠排场撑起来的,是靠一部部扎实的作品,一点点积累的口碑,在岁月里沉淀出来的。

来源:文安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