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阅兵,抗战文艺晚会刚刚结束。电影《731》便迎来了新的进展,9月4日,该影片发行通知正式出炉,片长125分钟,9月18日全国上映。此消息一出,网上又掀起了广泛热议,观众的期待值早已经拉满。
文/娱情派
九三阅兵,抗战文艺晚会刚刚结束。电影《731》便迎来了新的进展,9月4日,该影片发行通知正式出炉,片长125分钟,9月18日全国上映。此消息一出,网上又掀起了广泛热议,观众的期待值早已经拉满。
随着发行通知公布,电影《731》正式开启预售。截至发稿时,该影片预售票房突破1100万,首日排片占比高达99.5%,创下中国影史纪录。目前该片在淘票票平台“想看”人数超过236万,猫眼平台“想看”人数更是飙至430万,这关注度恐怕没有几部电影可以相提并论。
也许有观众会觉得疑惑,这部电影的排片为何如此之高?首先该影片上映的时间既特殊也很有意义,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9月18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它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在这一天上映不仅是向抗战先烈致敬,也是对当下精日言论的警示。不少影院还特意设置了9:18、19:31的特殊场次,仪式感直接拉满。
电影《731》讲述的是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进行反人类暴行,这不是什么小说改编,更不是虚构的剧情,而是展现那段活生生的历史。在这部电影的背后,有哈尔滨“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史料和幸存者证词作为支撑,这种“用真实历史说话”的题材,本身就自带吸引力和共鸣感。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想看”人数的构成,其中20-24岁的年轻人占比最高,意味着00后成了主力。以前总有人担心“00后不关心历史”,但《731》的关注度却打破了这个偏见,毕竟课本上的“细菌战”、“活体实验”是文字,而电影里的场景是具象的,看得更真实,也更引人共鸣。
从预告片来看,电影《731》的画面尺度确实很大,冻伤实验室的黑白画面、活体解剖的声音还原,即便片方标注了“未满18岁谨慎观看”的字眼,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想要去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亲自去看了,才知道先辈们经历过什么。正如有位网友所说的那样:“电影并不是传播仇恨,而是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是怕这种苦再落到任何人身上。”
从时长上来说,影片时长125分钟,说长也不长,因为不足以复刻那一段历史的所有细节;说短也不短,这两个多小时足够让我们透过一个又一个镜头,触摸到那段无法忘却的悲痛历史。电影《731》这部电影经过很长时间的打磨和筹备,其用心程度让人值得尊重。
有些人担心这种题材会被拍成说教片,这个只能去看了正片才能见分晓。不过根据之前片方给出的信息显示,这部电影用的是平民视角来揭露日军反人类暴行,展现绝境下国人不屈的反抗精神。加上影片吸引了姜武、王志文、李乃文、孙茜及张琪、徐光宇等实力派加盟,在看点方面应该不会少。
事实上,电影《731》的筹备及定档充满了波折,之前影片曾因画面过于血腥等争议不仅遭到了部分网友的抵制,也面临撤档的压力,部分网友以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由发起抵制,并建议不要上映。这些网友的行为引起公愤,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抵制这样的电影。
随着电影《731》官宣定档,不仅网友们既感动又期待,央媒也集体助力,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及人民网等众多官方主流媒体集体发声支持,并强调历史真相不容遮蔽,呼吁公众正视日军侵华罪证。
伴随着影片发行通知,各大影院开启该影片的预售等举动,意味着电影《731》真的要来了,那些抵制者该歇歇了。许多观众也希望上映的版本是最初版本的剧本,千万别删减,别让观众失望,也别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731》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一部电影本身。它更像一本“动态历史教材”,让我们的年轻人从“被动学历史”变成“主动找真相”的升级。就像有网友说的,“以前历史是课本上的考点,现在是银幕上的血泪,看完才懂‘和平’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那么,您期待电影《731》上映吗?您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欢迎到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来源:娱情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