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周在俄罗斯首都盛大举行。作为莫斯科规模最大的电影节庆活动,国际电影周在五天的时间里举办了约200场活动,涵盖行业论坛、公开放映、签名会和文化互动,吸引逾70万人次参与。
8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周在俄罗斯首都盛大举行。作为莫斯科规模最大的电影节庆活动,国际电影周在五天的时间里举办了约200场活动,涵盖行业论坛、公开放映、签名会和文化互动,吸引逾70万人次参与。
国际合作成果:补贴政策与联合制作
今年电影周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莫斯科首次受理了两份国际补贴申请:这项由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倡议的政策,允许国际制作团队在莫斯科拍摄时最高获得45%的成本补贴,每个项目金额可达5000万卢布。这一举措,旨在使莫斯科成为国际电影制作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此外,电影周期间有两家莫斯科公司与海外合作方签署了联合制作协议:Smena Film Company将与印度Kartina Entertainment合作拍摄羽毛球题材影片《Smash》;KD Studios则与乌兹别克斯坦Uzbekfilm携手打造一部聚焦二战塔什干师的战争题材影片。这些合作都将以莫斯科为主要取景地,进一步提升俄罗斯首都在国际影视版图中的地位。市长索比亚宁特别强调,电影产业的发展在当前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莫斯科还与埃及、墨西哥、巴西和土耳其的行业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人才交流、项目开发与经验分享。这些协议由莫斯科电影生态系统推动实施,这一系统整合了Moskino电影公园、电影工厂、电影委员会及数字平台,为全球合作提供从拍摄许可到吸引投资一应俱全的全流程支持。
行业交流与公众参与并重
8月24日至25日, Moskino电影工厂举行了商务论坛,议程围绕“理解、感受、创造、推广”四大主题展开,包括30余场聚焦数字化、补贴机制、合作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及青年创作者培养的行业会议。与会的国际嘉宾包括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沙特MBC集团、阿联酋Eagle Films等,俄罗斯方面则有KinoPoisk、START、KION、Art Pictures等行业领军企业出席。
除了行业合作,电影周也打造了全民共享的文化体验。首次亮相的“流动影院卡车”于8月17日至27日在莫斯科的十余处地标和社区放映30余部中外影片,累计吸引3000人次观影。《杜巴丽夫人》、《德古拉》、《大师与玛格丽特》、《百年后的未来》、《暴发户之子》、《世界冠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传奇17号》等经典影片与新作同台亮相,让市民在露天环境中感受电影的独特魅力。
8月26日,牧首池塘举办了俄罗斯首个公开电影道具慈善拍卖,20余件热门影视作品的经典道具,如《不择手段·圣彼得堡》中的武士刀、《冰上》由亚历山大·彼得罗夫饰演角色的服装、《百年后的未来》中三脚架上的维特头颅,以及《不择手段》中的“斯拉维克”雕像等,吸引了150余人参与竞拍,共筹得55万卢布善款,全部捐赠给慈善项目。
与此同时,Moskino院线旗下的15家影院在电影周期间放映了100余场俄罗斯本土及国际影片,累计观众超过6000人次,涵盖新片国际首映、经典影片展映、儿童片专场和特别短片单元。
全球影人汇聚莫斯科
电影周期间,特别邀请的国际电影从业者们令莫斯科星光熠熠:其中包括四度奥斯卡得主伍迪·艾伦、两届戛纳金棕榈奖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以及美国演员、导演和武术家马克·达卡斯考斯。
而俄罗斯影人的阵容同样重量级,包括作家亚历山大·齐普金、导演阿列克谢·赫尔曼二世、戏剧导演康斯坦丁·博戈莫洛夫、演员萨比娜·艾哈迈多娃,以及导演瓦莱丽娅·盖·赫尔曼尼卡等。
在五天的时间里,市民与游客参与了15场以上的签名会和公开见面会,有超过5000人次与影视明星面对面交流。
国际嘉宾一致认为,莫斯科凭借现代化的制作基础设施、多样化的取景地和积极开放的合作环境,已成为全球电影制作的重要枢纽。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球电影新枢纽,莫斯科国际电影周不仅为产业搭建合作平台,也通过文化活动将电影艺术带入市民生活。它融合了专业与公众的双重视角,展现了首都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魅力。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