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他们在《神雕侠侣》片场相遇,陈晓原本嚷着“打死不结婚”,结果陈妍希一句“试试看”就让他改了口。
周五晚上刷手机,一条热搜跳了出来:陈晓和陈妍希离婚。
点开一看,评论区全是“终于离了”“孩子怎么办”。
原来八年前的婚礼誓言,如今变成了一句“好聚好散”。
当年他们在《神雕侠侣》片场相遇,陈晓原本嚷着“打死不结婚”,结果陈妍希一句“试试看”就让他改了口。
婚礼那天,陈晓掀面纱的一吻刷爆全网,谁也没想到这镜头会被拿来回放千万遍,见证一段童话的起落。
婚后很快有了孩子。
陈晓成了“晒娃绝缘体”,微博里除了宣传就是风景。
陈妍希却在综艺节目上把儿子叫“小男朋友”,说人家幼儿园就喜欢林心如家的姑娘,“青梅竹马”四个字脱口而出。
观众听得哈哈笑,屏幕那边的林心如皱起了眉:自家女儿从没在公共场合露过脸,被这一句绑上了“儿媳预备役”。
这不是头一回。
陈妍希之前在别的节目提到陈晓睡觉打呼、喜欢挤牙膏从中间挤,演播厅笑成一片,陈晓本人却像个突然被聚光灯照到的路人,嘴角僵在那里。
朋友后来劝她“留点神秘感”,她回一句“夫妻之间就该真实”,真实到把隐私拆开给人看。
裂缝越撕越大。
陈晓想要安静的日子:下班直接回家,带娃写作业。
陈妍希想要分享的日子:今天孩子学会用双关语,要录个视频;明天参加同学生日,拍张合影发 ins。
一个拉着窗帘,一个打开全部灯,两人站在屋里,谁也看不见谁。
离婚后陈晓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电影节红毯。
镜头扫过去,他和主持人聊新戏聊得眉飞色舞,整个人松了,连抬头纹都是舒展的。
工作人员私下说,他现在每天自己开车去剧组,收工后去健身房,晚上跟大学同学开黑打游戏,“像回到二十出头,爱干嘛干嘛”。
粉丝感慨,“终于把那个眼里有光的小伙子找回来了”。
另一边,陈妍希成了话题风暴眼。
支持她的人说,“敢说敢做真性情”;反对的声音更刺耳,“拿孩子当流量密码”。
她没关闭评论,只是删掉了几条带脏话的,然后把微博简介改成了“我在学着闭嘴”。
业内人士劝她换团队、少上综艺,先稳住“妈妈”这个角色。
至于影视资源,制作方态度暧昧:观众缘一旦崩了,连甜妹滤镜也救不了。
这场分手被写成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感情破裂、性格不合、隐私泄露……但最显眼的其实是“孩子该在哪儿出现”这件事。
过去几年,明星娃上热搜的次数肉眼可见:有的爸妈把孩子送进镜头,靠奶音圈粉;有的用卡通贴纸挡住脸,连背影都不给。
到底哪种才算“正常”?
没人说得清,但陈晓和陈妍希用一次分道扬镳把问题甩到大众面前:边界感,到底谁来划?
有律师在电视节目里提醒,未成年人哪怕是星二代,也享有独立隐私权,镜头对准他们时应征求监护人意见。
话是正经话,可节目播完,第二天又有新的“萌娃合集”被剪成短视频刷屏。
平台和观众都在狂欢,没人真正按下暂停键。
陈晓被拍到在剧组给一个陌生小男孩递纸巾,孩子家长连忙道谢。
有人把视频转到社交网站,配文“陈晓温柔奶爸”冲上前十。
有趣的是,这次没出现“小星星”之类的童年外号,也没人扒男孩的学校班级。
观众这才慢慢明白:原来不是所有温柔都必须公开亮相。
至于陈妍希,有人偶遇她在便利店排队,拿着一盒牛奶和几包海苔,素颜戴黑框眼镜,像回到高中补习班的模样。
她低头结账,没发现镜头。
视频里只有一句旁白:“或许安静就是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没有滤镜,没有背景音乐,却比综艺里的热闹更像一个母亲真实的样子。
陈晓继续在剧组里琢磨演技,收工后跑去吃路边摊牛肉面。
陈妍希推掉了三个访谈,把社交账号设成半年可见。
儿子照常上学,林心如的女儿照样没人拍到正脸。
热搜换了又换,而他们的生活,像一块被翻过的地,野草拔了,种子还在土里。
来源:岩洞中钻研古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