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印质明这位老艺术家,很多老年观众肯定都不陌生。作为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深受观众欢迎的一位实力派演员,他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在那个年代,印质明老师可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名角”。
说到印质明这位老艺术家,很多老年观众肯定都不陌生。作为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深受观众欢迎的一位实力派演员,他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在那个年代,印质明老师可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名角”。
印质明老师最经典的是哪部电影?印质明的代表作包括:《铁道卫士》、《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戴手铐的旅客》等。
印质明老师1928年出生,成长在河北廊坊香河县钳屯村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家庭世代经商,因此生活条件优渥。由于家人的庇护与培养,他的童年非常幸福。他顺利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这在那个年代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1950年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肄业。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结业。印质明与庞学勤、李亚林、张园等都是同学。当年在长影厂,他们都可以说叱咤银幕,在光影的世界里大放异彩。并且他们都各自拥有众多代表作,令广大影迷念念不忘。
1954年,印质明在《英雄司机》中扮演“金站长”一角,迈入演艺圈大门。这部影片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因这部影片正式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1955年起,在参演过《英雄司机》之后没多久,印质明就凭借沉稳内敛的气质,和朴实无华的表演,而受到长影厂力捧,一口气主演了许多电影。在《神秘的旅伴》里扮演侦察员冯廷贵;1956年,在《虎穴追踪》里,印质明又扮演了侦察处长陈惠远。
之后,他又接拍了这部《国庆十点钟》。一连串相同的角色塑造令印质明在那个年代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相同的印象——浓眉大眼、沉稳干练的公安人员。这些都是观众颇为喜爱的反特片,他在其中扮演的男主角,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庆十点钟》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吴天导演,印质明、赵联、赵子岳、浦克等主演。
这一时期,他在长影厂的当家小生中,可以说一时风头无二,堪称当仁不让的长影“一哥”。
尤其是在《铁道卫士》中,他成功饰演了男一号“高健”高科长,这部影片火遍大江南北,也让印质明成为“公安专业户”,深受观众的喜爱。
影片中,印质明老师饰演的高科长,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成功塑造了智勇双全的形象。拍摄《铁道卫士》时,为了体现人物的真实感,他在铁道部门做过司机、司炉和车长。他曾对亲友和同事说:“我们那时体验生活是真的去干,在铁道部门干了好长时间。”
印质明老师作为长影的当家小生之一,后来也在《生活的浪花》、《工地青年》、《春雷》、《冬梅》等多部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
电影“地下尖兵”是一部黑白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讲述的是1947年,地下工作者在古老的北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的故事。印质明老师在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以其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
印质明老师还演过反面人物,在老电影《自有后来让人》中饰演叛徒王连举王巡长,这是他扮演的第一个反面人物,但他没有脸谱化,反而演得生动自然,耐人寻味。
王连举原是秘密共产党员,担任伪警察局巡长。在东北沦陷、局势危急,日本宪兵队长鸠山妄图打击龙潭地区地下党组织时,鸠山对王连举展开心理攻势,使其背叛了党组织。王连举的叛变产生了严重后果,他是导致李玉和被捕、鸠山截获密电码以及地下党组织被破坏的关键人物。正因如此,“王连举”三个字成了叛徒的代名词,他也成为老百姓心中万恶的代表。
在影片中,印质明老师并没有给叛徒以脸谱化的方式,给王巡长按上“坏蛋”的标签,而是以生活化的演绎,呈现了这个角色轻浮、懦弱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叛变前还是变节后,他行为做事全都小心翼翼。这就使得这一角色更为真实可信。
只是《自有后来人》竟然成为了印质明在长影厂所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他此后便回到了天津老家,成为了一名导演,又和于洋一起主演过《戴手铐的旅客》,仍然扮演公安人员,宝刀未老。
《戴手铐的旅客》的主要演员包括于洋饰演刘杰。印质明饰演魏子恒。邵万林饰演苏哲。马树超饰演张强。赵子岳饰演王丰年。印质明老师饰演公安处长杜宏,他在《戴手铐的旅客》中的表演沉稳大气,展现了公安处长的威严与智慧。
有一次,印质明老师还临时演过一次坏人伪军,那是在拍完《神秘的旅伴》刚走出摄影棚时,对面正遇上《平原游击队》的拍摄组,导演苏里跑了过来,“老印啊,我们这现在需要一个拉吊桥的伪军,还有两句台词,我怕一般的群众演员紧张演不好,我看你就来一个吧!”印质明听完,脱下了《神秘旅伴》的服装,生平第一次穿上了伪军的服装,开拍后,印质明像模像样地模仿着汉奸的味道盘问一位乔装的八路,结果人家给了“我”一只鸡,“我”就给人家放下吊桥,把人放过关了。这也让印质明又过了把反面人物的瘾。
作为演员,印质明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多为儒雅的“侦察员”,这种儒雅的气质归功于印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要求是“表现世界、演绎人生”。作为演员除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所谓“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几个字用在一个创作者的演员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1964年,他与圈外的蒋新苓走入婚姻殿堂,两人幸福地度过了多年。印质明和妻子育有一双儿女,一起相伴度过风雨,却在1997年经历了丧妻之痛。失去了爱妻的他依旧坚持独自生活,不愿再娶。
印质明老师先是经历晚年丧妻,失去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后来又遭遇病魔缠身,接连患上了两场大病,甚至还因为其中的一场大病被切掉了部分肺叶。
2008年印质明老师逝世,享年80岁。他生前曾任天津市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
印质明老师安葬于天津元宝山庄纪念公园。虽然印质明老师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作品和精神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作为演员,他演技精湛、为人谦逊;作为普通人,他坚守爱情,全心付出。无论是荧幕内外,他都堪称一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