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男主吴京从神坛跌落:时代变迁下的娱乐圈悲喜剧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4 05:43 2

摘要:8月27日,电影《再见,坏蛋》黯然撤档,上映6天才收获26.8万票房。这成绩,堪称吴京从影生涯里的“滑铁卢”。要知道彼时一个《战狼》让他稳坐神坛,如今这次的“翻车”,直接被网友调侃为“丢人丢到姥姥家”。一时间,围绕吴京和他电影的恶搞与嘲讽,几乎刷遍了社交平台。

8月27日,电影《再见,坏蛋》黯然撤档,上映6天才收获26.8万票房。这成绩,堪称吴京从影生涯里的“滑铁卢”。要知道彼时一个《战狼》让他稳坐神坛,如今这次的“翻车”,直接被网友调侃为“丢人丢到姥姥家”。一时间,围绕吴京和他电影的恶搞与嘲讽,几乎刷遍了社交平台。

说实话,这结果令人错愕又无奈。毕竟,这几年吴京一直是口碑和票房的标杆人物,国民“硬汉”的代名词。可眼下,这样一位挑着“猛男”人设的演员,却硬生生变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笑话和鬼畜素材。有人调侃他“狂飙装逼”,有人索性给他套上“马保国传人”的帽子。曾经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怎么就突然间成了“行走的玩梗机”?

其实,回头看吴京近年来的言论,不得不说,他的亲自“挖坑”功不可没。譬如那段广为流传的“扪心八问”:“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被坦克轧过,你被轧过吗?中国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一连串排比句堪比年度语文作文模板。吴京的本意或许是想表达他拍戏的努力和野心,可听在观众耳朵里,更多的是“这家伙是不是有点过了?”

他的经典语录更是多到让人目不暇接——“坦克没有后视镜”,“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甚至还有那句教科书级别的“看不惯别看”。吴京的这些话在他当红时或许听起来刚劲有力,而在此时却成了网友嘲讽他的弹药。尤其是在《再见,坏蛋》票房暴跌后,这些话被拿出来,显得更加有些“打脸”的意味。

不过,吴京的“滑铁卢”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过往言论的“翻车”,深层原因更多在于——时代真的变了。当年他的《战狼》系列横空出世,一举斩获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凭什么能火?因为他踩准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按钮。2015年的观众对外受挫、对内焦虑,渴望国家强盛,渴望翻身做主。《战狼》中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让无数人听得热血沸腾。

然而,现实是变化最快的舞台。短短十年后,国家强大已成常态,国际舞台备受肯定,老百姓的注意力却逐渐转向了自身生存。后疫情时代,经济压力、就业焦虑、生活质量等等,才是悬挂在每个人头顶上的紧箍咒。这种变化,让宏大叙事逐渐失去了落脚点——“民族崛起”的故事虽然依旧重要,但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今天吃啥”的问题。当初追捧《战狼》的观众,如今却对《再见,坏蛋》无动于衷,说到底,还是电影不再戳中他们的情绪脉搏。

不少看不惯吴京如今的人,可能是当年拼命吹捧他的人;而如今开怀嘲笑吴京的段子手,也是曾经为《战狼》竖大拇指的影迷。他们变了吗?其实没变。他们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节点,将自己的情绪交付给了不同的“出口”——当年是民族强盛的情怀投射,如今是对个体困境的怨气排遣。

那么,吴京冤不冤?其实也谈不上。无论是电影的现状,还是网友的情绪汹涌,吴京只是一个承接点——他的形象不过是大环境的投影。当年他用一部《战狼》开启了一个全民狂欢的时代,而如今历史抹平了时代的波澜,他被嘲讽甚至有些荒诞化,也不过是网络狂欢的一部分。

从神坛到笑料,从“硬汉”到梗王,吴京的经历不仅是一个明星的跌宕起伏,更像是社会情绪潮汐的缩影。曾经有多眷顾,如今便有多苛责。但当观众们在自嘲和戏谑中乐此不疲,是不是也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情绪为什么总是被这样轻易地转移?谁会是下一个“吴京”?

来源:嗨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