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76万,《生还》票房扑街,高群书宣发翻车,片方亏到怀疑人生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9:27 2

摘要:“三万多抗联,活下来不到七百。”——导演高群书在《生还》首映礼上说出这个数字时,现场一片寂静。

“三万多抗联,活下来不到七百。”——导演高群书在《生还》首映礼上说出这个数字时,现场一片寂静。

零下40度的林海雪原中,抗联战士啃树皮、吃草根,与敌人周旋奋战多年,这段浸透血泪的历史被搬上银幕,却遭遇了比当年严冬更刺骨的冷遇。

全国二线以下城市几乎不见排片,首日票房仅收82万元。高群书用真心打磨的作品,最终让投资方亏到怀疑人生。

一、票房。

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胜利的日子,国家为此举办了93盛大阅兵,啡哥全程看完,真是振奋人心、热血澎湃啊,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并感叹祖国的强大。

同时,这个重要的日期,内地市场也推出了三部主旋律电影:

一部是刘浩良执导,韩庚主演的《营救飞虎》;一部是王一博重映版《长空之王》;还有一部便是高群书执导的《生还》。

可这三部新片,本欲借纪念日的东风,却均未撼动暑期档热片《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和《南京照相馆》的市场地位。

尤其《生还》可以直接宣告票房扑街了。

截止19点,《营救飞虎》报收260万,排名第四,其首映预测票房为301万;《长空之王》重映首日拿到76万,预测102万;《生还》首映仅收76万,无缘前十。

数据更是惨不忍睹:

全国影院经理给此片共排了3020个场次,排片占比只有0.8%,上座率尚可。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有没有排片?具体的时段在什么时候?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如果周六还是维持这样的排片,其总的落点票房可能无法突破500万,这对于一部院线电影来说,肯定是扑街了。

二、投资方血本无归。

影片的预算成本未正式曝光,就一般院线电影来说,起步至少也得有3000万。

虽然《生还》并未请主流明星,但历史题材涉及到大量装备和民国时期的服化道,这些都不便宜。加上宣发、发行费用,总成本预计约在5000万左右。

如果最终票房果真只有500万,按照37%的分账票房计算,片方只能回收185万左右。

即使后续卖给流媒体再收回300万,总收入也就500万上下,净亏损将达到4500万之巨。这样的结果,真的让片方亏到怀疑人生。

据了解,此片的主要投资方有7家,其中第一投资方为长影集团,前身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是主投《731》的那家公司,是一家国企单位。

另外,黑龙江岩上影业、海口风吹不到影业和吉林岩上影业,这三家均为高群书自家的公司。到底各家出了多少资金,尚不得知,但亏损无疑是巨大的。

三、解析《归队》票房扑街。

高群书近年的导演之路可谓坎坷。

2023年11月,高群书导演,张译主演的《刀尖》,预算成本1亿,总票房只有5183万,亏损了6000万左右。

2024年,5月份,黄志忠、姜武和郭涛主演的《三叉戟》,投资约8000万,总票房仅2896万,片方分账所得收入只有960万,投资亏损高达7000多万。

如今《生还》再次面临票房滑铁卢,高群书作为导演和主要投资人之一,连续三部作品亏损,总计让投资方损失可能超过1.5亿。

这样的成绩单,让人不禁发出疑问:曾经拍出《风声》的高群书,到底怎么了?

啡哥觉得,《生还》票房扑街主要与三个方面关系密切:

其一,热度太低,宣发不给力,抢不到排片。

最近有一部热播剧,那就是胡军、李乃文等人主演的《归队》,相信不少观众正在追吧,啡哥也不例外,这就是一部反映抗联的剧。

《生还》和这部剧类型一样,高群书以近乎白描的影像笔触,将镜头对准1938至1945年间一支特殊的东北抗联留守团。

摄制组深入黑龙江、吉林严寒之地,以实景拍摄还原暴雪与硝烟交织的战争现场。高群书没有选用流量明星,有点知名度的演员只有周云鹏和彭禺厶,其余都是新人。

这也可能是票房扑街的一大原因,没有重磅明星加盟,在宣发上面无法造势,影城经理打眼一看,给这部电影排片,我不是亏钱嘛。

之前《三叉戟》票房不佳的时候,高群书说“一个好电影,好的声音传不出去,为什么?是因为没钱做推广,没有钱去做商业化。”

《生还》的热度太低,宣发并未投入大资金,没有做点映、没有弄特价票补、没有做锁场,还有全国各地路演等活动。

这样的话,电影根本就抢不到排片,这和吴京投资的电影《再见坏蛋》一样。即使有观众想看,下游电影院不排片,想看也看不到。

没有排片就没有票房,没有票房就更没有排片,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二,高群书宣发翻车,自曝“带薪进组”。

高群书在首映宣发上,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

他对着旁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这样说:“她叫张慧子,家里特别有钱,有上几十亿的资产,(父母)就是想,(让她)体验一下生活和战争的残酷,特别值得敬佩。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一定有猫腻了,这不是就是有钱人把孩子送进影视圈嘛,传统上,这些孩子不用给片酬,家长还得给高群书包大红包。

要不然根本不会让她在电影中露面,这就是典型的“带薪进组”,相当于暗箱操作,怎么能把这样的话拿到台面上说呢?

我比较好奇,随便查了一下张慧子,没想到,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了能让她走进影视圈,确实花了一些代价。

张慧子履历如下:

2016年3月7日出生于沈阳市,今年九岁。

2022年,邱礼涛执导,刘德华和黄轩主演的《莫斯科行动》,她在里面饰演瓦西里女儿莉莉;

同年,她还在范丞丞和张婧仪的院线电影《人生路不熟》中,饰演范丞丞和张婧仪的花童。

后来还在《奔跑吧,医生》《末路狂花钱》《仙台有树》《婚内婚外》《清明上河图密码》《隐身的名字》等影视剧中均有客串出演。

至于张慧子的父母是谁?咱就不过多了解了。

对于带薪进组,高群书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之前张颂文主演的《猎冰》中的女主就是华为二公主姚安娜。

从这一点来看,可能高群书自己并没有什么亏损,毕竟背后的投资方,以及带薪的人扛下了所有。他的一席话可能会影响作品质量和口碑。

其三,主旋律电影审美疲劳。

主旋律电影现在不好卖了。

曾几何时,吴京、于冬等电影人凭借《战狼2》《红海行动》《长津湖》等大片,成功点燃全民观影热情,也让这类题材一度成为票房保证,收获颇丰。

然而今非昔比,观众不再轻易为此买单。

高投资不再等于高回报。管虎执导的《东极岛》投资5.7亿,累计票房仅3.86亿;林超贤《蛟龙行动》成本10亿,特别版二次重映,预测票房缩水至2600万。

包括同期的《营救飞虎》,以及《生还》票房均处于扑街状态。这些数字背后,是观众逐渐冷静的审视和不断提高的审美门槛。

但话又说回来了,同样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却已突破29亿。

该片靠的不是宏大叙事或强势宣传,而是扎实的剧本、真挚的情感,把人物写活、把故事讲好,真正触动了观众。

说到底,不是主旋律不灵了,而是观众的眼光升级了。问题不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创作者的思路。

未来能走得远的,绝不是那些指望借题材东风“躺赢”的作品,而是愿意俯下身来、尊重电影、也尊重观众的作品。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生还》票房扑街的主要原因,您认同我的观点吗?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