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二集《守护碧水绿韵十堰》通过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以30分钟的时长深度解码十堰守护“北方水井”的坚守与担当,全面聚焦十堰践行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庄严承诺的实际行动。节目播出后,在十堰广大干部群众中引
8月29日,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二集《守护碧水绿韵十堰》通过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以30分钟的时长深度解码十堰守护“北方水井”的坚守与担当,全面聚焦十堰践行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庄严承诺的实际行动。节目播出后,在十堰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十堰缘何能够入选《绿水青山中国答卷》20个示范案例城市?节目摄制幕后又有着哪些故事?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向全国观众讲述“十堰故事”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全面展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生态环境部联合推出20集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该片每集聚焦一座城市,系统展示各地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生动诠释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十堰之所以能够成功入选《绿水青山中国答卷》20个示范案例城市,是因为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十堰先后荣获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试点城市等称号,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24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亲切回信,充分肯定库区群众用心用情守护一库碧水的成效,为320万十堰人民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7000GB素材浓缩成30分钟节目
据了解,系列片拍摄工作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5月开展前期踩线,7月中旬启动采访。
为精准把握十堰“两山”转化成果和城市人文脉络,《绿水青山中国答卷》主编张洋专程到十堰踩点,为节目组提供专业性指导意见。
为了优质高效完成拍摄任务,央视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8人拍摄团队,并配备电影级拍摄器材,先后转战十堰城区、竹山县、丹江口市等地。从安阳山村油橄榄的产业富民,到九华山林下经济的风生水起;从“火焰山”治理的卓有成效,到堵河源生态的完美呈现,摄制组全面、系统、深入聚焦十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点点滴滴,拍摄素材累计7000多GB。
7月10日至22日,摄制组在堰拍摄期间,早上6点出发,晚上10点结束拍摄,每天连续奋战16个小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再加上高温天气,摄制组成员不同程度出现中暑症状,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在治疗后仍坚持完成采访和拍摄任务。
转入后期剪辑制作阶段后,节目组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帧素材进行精挑细选,对每一处细节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故事反复打磨,最终呈现出30分钟成片,对十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更对320万“守井人”赤诚与智慧予以深情褒扬。
从“火焰山”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绿色逆袭,从“污水围城”到“技术博览馆”的科技革命,从“靠水吃水”到“守水护水”的时代新篇,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堰答卷,写在巍峨的武当,写在浩荡的汉江!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